主持人:全球化问题主要讨论的是如何解决冲突的问题,IT如何在其中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在互动环节希望各位嘉宾能够分享一下在全球化整合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
大连万达 朱战备:我对全球整合有三点体会:一、重点突破,二、梯度推进,三、全面发展。重点突破最重要,一旦并购发生,第一年是黄金时间,因为这时每个人都无法拒绝变化。IT整合从一开始就要介入,下手要快、狠、准,否则很难推进。同时,在并购中不存在妥协,中庸的观点是行不通的,妥协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牺牲了速度,造成扯皮。
中石化 齐学忠:中石化到去年年底有14000亿的资产规模,整个资产的3/1在国外。我目前比较困惑的事情是,在收购了很多企业之后,如果不能输出自身的流程、制度和办法,那么外国企业应该怎么管。对国外的企业进行全面管控是不可能的。我感觉要加强对国际企业的研究,不能一味靠输出,在输出我们东西的同时,也要融合一些东西,吸取国际企业一些好的做法。
中化集团 蔡建军:中化的战略是向多个产业延伸,现在有石油、化工、房地产、金融、农药种子五大板块。在延伸产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会遇到整合的问题。我们的策略是利用现在已有的系统,比如SAP、CRM,进行简单处理,我主张把IT简单化,不要神秘化。
中油国际 邓小华:我们正好在整合新加坡的一家公司,新加坡的文化与中国比较相近,整合起来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的整合准备用两年的时间,按照集团信息化统一平台的战略,全部迁移到SAP平台上。接下来会在欧洲、美洲有一些并购项目,我想下一步的系统整合将会有一些比较困难的地方。
中水电 胡浩捷:我们一般都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经营,信息化始终是输出。与三峡合并之后,我们也在探讨如何把信息化推向国际。目前集团总部的信息化水平还是可以的。我希望探讨在国外一些地区利润不高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信息化整合,以及以什么方式整合到什么程度,从而把数据传递到集团总部。
烟台万华 王宗凯:我们之前在海外有一些公司,不过都是自己去建立,所以不存在IT整合的问题。最近我们兼并了匈牙利的一家公司,这也被称作2010年欧洲最佳并购案例。他们在管理上非常职业化,管理团队非常强势很难沟通。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整合,今天听了演讲受益匪浅。
嘉里大通 杨兵:我们是05年公司重组,感触比较深的一点是在人员处理这个行为上。目前我们主要做国内并购,在用人上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用人所长,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组建队伍,然后再逐步提高。
拉法基 陈梅:拉法基的运营模式强调多元文化,这决定了全球运营模式是以每个国家为运营单元。IT的运营更突出授权,所以并不强调必须统一运行在同一个平台上。我们现在正在将已有的业务流程全部整合到ERP平台上,当有并购发生时,可以通过迅速实施ERP将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执行下去。
大唐移动 文志刚:大唐移动的定位是一个中小型公司,在IT建设中有几点体会:一、要尽量做到集中,集中分两个层面,IT集中和流程集中。二、在选型方面最好也国际化,要有国际化的架构,尽量使用国际化的软件、解决方案,使用国际化的标准流程。
中交集团 潘子翼:在建筑行业来讲应该说我们是比较先进的,基本都是在输出我们的东西。在IT整合这块,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输出时如何与对方合作,系统如何对接。去年我们收购了一家美国海上石油平台的设计公司,这其中整合IT不是主要问题,重点在于如何与合作伙伴合作。
中纺集团 骆学农:我们主要是在国内,不过国家鼓励国有企业到海外原产地收购一些田地、农场等形式的资产。所以在未来三到五年里,我们可能会在原产地,比如拉美、南美等地展开一些收购。那么怎么与国外的农庄、港口进行合作,今天的演讲跟各位学到了很多。
中国普天 毛磊:我想向王晓岩王总提两个问题,第一,联想与IBM的这种IT整合如果可以重新再来一次,您觉得在整合策略和路线设计方面可以有哪些改进?第二,如果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角度,联想的并购有助于指导其他企业海外或者海内的并购,有没有可能将其做成一个项目管理手册?
联想 王晓岩:我觉得联想的国际化之路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会面对的,这种整合一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国际化之后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一定是开放的学习心态。相信我们的学习能力,执行力,最重要是不能完全靠自我成长,一定要学会用现在的、全球的资源。我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是充满信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