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ASP模式参与主体研究
2014-03-03  作者:e-works 

  1ASP模式


  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即应用服务供应商)作为一种业务模式,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企业客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的相关应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由服务商通过网络管理和交付服务并保证质量的商业运作模式[1][2][3]。服务商将保证这些业务流程的平滑运转,即不仅要负责应用程序的开发、维护与升级,还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服务的交付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客户则是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这些服务。随着Internet革命将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推向电子商务时代,ASP可能成为重塑IT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产品及服务模式。


  在ASP模式下,强调的是应用系统的应用而不是所有权,客户不再拥有应用程序,也不需要负责对程序内外部维护。客户在签订合同后(通常是一份较长期的合同,至少一年以上),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连接到位于远端的、集中式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然后在本地处理应用程序计算产生的结果。ASP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整合人员、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提供商业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加速向前发展。


  事实上,ASP早在1999年就开始起步,到2000年可说是大红大紫,但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使ASP的成功如昙花一现,直到2004年下半年ASP才开始逐渐重新升温。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纳为IT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市场的成熟、ASP模式本身的优势[1-5]:


  Internet的普及、基于Web的解决方案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推动、带宽的增大及费用下降:Internet迅速深入日常生活,浏览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开发为基于Web的计算和瘦客户机的计算聚集了足够的技术及人力资源以及良好的用户基础,使得远程访问和共享应用成为可接受的一种业务模式;大量基于Web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使得远程的基于主机的应用方案成为可能;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ASP的概念一起分享了许多棘手的业务和技术问题,如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ASP的进步,如YankeeGroup的分析家所说:“5年前ASP技术还不成熟,它不能定制、不具备离线能力、不能与其它系统集成、缺少这样或那样的功能,因此ASP们难以逃生也就成为必然”;飞速提升的通信性能和持续减少的带宽费用,使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Internet和瘦客户机来访问;


  竞争的日趋激烈、软件厂商的成熟、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市场变化越来越快,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企业越来越关注速度、柔性,而信息化在这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需链之间的竞争,一些先行企业要求其上游、下游实施信息化来协同响应市场变化;软件厂商无论是在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开发还是系统实施方面在“前人的尸骸”上积累了大量经验;软件厂商、政府等信息化方面的宣传教育与部分企业有过实施信息化的经验,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并日趋成熟;


  ASP模式本身的优越:服务商将应用程序及相关服务打包,通过网络一对多地交付,使其能以最小的成本被高效执行,对用户来说,与整个运行相关的风险可以被分摊,IT应用技术也可及时更新[2,7]。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促使企业再次把目光投向ASP[1],毕竟与购买许可证和高昂的维护费用相比,按月或按年付费的软件使用方式更能节省成本,至少在短时间内是如此。通常情况下,SAP、Oracle等公司的大型软件系统都需要有相当大的期初投资,用于软件的购买、安装和培训,就算上一套一般的ERP系统期初投资也至少几十万,而一旦投入使用,还必须支付维护和软件升级费用。如果采用ASP租用方式,所有这些投资都可节省,企业所需要付出的不过是每月很少的租金,这笔钱完全可纳入企业日常开支。尤其对中小企业,ASP模式大大降低了信息化投资门槛和风险,减少了对IT人员要求,享受专业服务。


  2ASP与传统IT模式比较


  ASP和传统的IT模式相比,除了前面提到的系统技术架构、连接方式方面的差异外,还有其它很多方面的差异,下面将逐一进行比较。


  2.1ASP与传统IT模式运作比较


  ASP与传统IT模式相比,参与主体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随之各主体负责的内容或承担的责任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传统IT模式下,企业除了需要向软件厂商采购应用软件外,还需采购系统运行所需数据库(如IBMDB2、Oracle、Sybase、MSSQL等)、服务器(一般包括应用服务器AppServer、数据库服务器DBServer、Web服务器、Mail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防火墙防病毒软硬件,企业还得进行日常运行维护(包括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软件厂商则主要是开发提供应用软件、进行系统的使用培训、系统安装和实施,并提供升级服务。


  在ASP模式下,企业不再需要购买应用软件,也不需要采购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防火墙防病毒的软硬件,也不需要关心日常的维护,而全交给合作伙伴。由于ASP基于Internet运行,基础设施需经过电信部门,另外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在ASP模式中还引进第三个主体,即电信部门(硬件厂商也可作为一个主体,但性质类同)。但对用户而言,一切是透明的,他需要做的只是输入相应的网址并登录系统并使用系统,而不用管服务器放在哪儿、数据存放在何地。一般电信部门提供网络、服务器和防火墙防病毒软硬件等,而ASP厂商则提供数据库和针对每个客户配置的如ERP、CRM等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升级和维护。系统可以做到按需要变换组织、自选模块、自定义流程和自由制定数据格式。


  若企业以前有实施信息化的经历,如已采购服务器,为保护原有投资,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则可采用服务器托管的方式,甚至电信部门或ASP厂商也可租用企业的服务器为其它企业提供服务。


  传统IT模式下是提供“一对一”服务,涵盖整个业务流程的管理,包括进销存、财务等,且多为客户化的;而ASP模式下是提供“一对多”的服务,它以应用程序为中心,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出租单个或成套应用程序的使用许可并加以管理,且ASP的服务产品更多的是行业打包的和标准化的而非客户化或只为少数人服务的。ASP这种“一对多”的服务交付,充分利用了分工合作、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的优势[4,5,7,8]。


  2.2ASP与传统IT模式费用比较


  从前面运作模式的分析中我们知道ASP模式下,企业不再需要购买应用软件、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防火墙防病毒的软硬件,也不需要关心日常的维护。运维是需要IT人员支持的,目前国内IT人员年平均工资福利在5-6万之间,比租金还贵(以市场现有ASP厂商收费标准为例,按10用户算,年租金=10*300*12=48,000);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一年半(18个月)提高一倍,其价格却下降50%,即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law)[6],所以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采购服务器是极不合算的……这些必然引起费用结构的巨大变化。ASP与传统IT模式的企业费用构成比较见表1。


  在ASP模式下,企业只需支付两笔费用:系统实施费和月租费。由于企业管理系统比较复杂,尤其是单据之间、流程之间的关系及影响非常复杂,不经过培训仅告诉你网址去试用可能什么也不是,根本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一张刻有企业管理系统的光盘如果不经过培训只是废物。所以实施信息化必须进行强化培训,而且在培训过程中,还会灌输很多企业欠缺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月租费根据合同可按月交也可按季度或年度交,主要是是付系统租用费、网络费和升级费。由于ASP厂商和电信之间有大量合作,所以比单个企业的月租费要低得多。主干网的带宽平均每6个月翻一番,这个速度几乎是摩尔定律所描述的芯片发展速度的3倍,这就是吉尔德定律(Gilder’sLaw)[6]。吉尔德定律将进一步降低用户的月租费。吉尔德断言,带宽终将接近于免费,每比特的费用将会遵循某条渐进曲线规律,在渐进曲线上,价格点将趋向于零,但永远达不到零。


  3ASP模式中利益主体分析与建模


  在前面的ASP运行模式中,涉及三个利益主体,即ASP厂商、企业和电信部门,下面将逐个进行分析。


  3.1ASP厂商盈亏平衡模型


  设固定成本F,单位变动成本v,用户数Q,总变动费用是vQ,其总成本C=F+vQ,销售收入R=pQ,利润(或亏损),易求得其盈亏平衡点。如果用户数刚好达到Q0如正好平衡;如果用户数超过Q0如达到Q2盈利;否则亏损,见图3。


  ASP厂商的固定成本包括应用软件、数据库采购、系统维护等,变动成本包括系统安装培训、实施、升级服务等。严格意义上说,如系统维护等应属于半固定成本,主要是人员工资,因为它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保持不变,超出一定范围则应增加人员从而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由于系统维护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非常小,把它当固定成本没有影响。


  ASP厂商最主要的成本在于应用软件的研制,而且这个金额非常大,如SAP、Oracle每年都要投入数亿美金进行系统研发,所以变动成本那条线斜率非常小。同时由于采用ASP模式向用户收费单价不可能太高,所以导致其盈亏平衡点非常大。而如果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ASP厂商则亏损无法长期运转,所以这个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2001年后全球几百家ASP厂商大多数销声匿迹,而那几家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能撑到今天的如ASP*ERP第一品牌i1公司到去年年底已经开始赢利,而且在可预计的将来将会越走越顺。这是由于消费锁定规律在起作用,即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高到转移不经济[6],从而使得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况,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其他转移成本不说,仅是学习成本就很高。这模型也很好地解释了网络经济时代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6]: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普遍存在,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赢者通吃,输家出局”的局面。


  而且,ASP厂商一旦形成品牌效应,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这一平台,用户数将会迅速递增,所以其收益将会迅速上升。同时,当服务的客户达到一定数量,由于学习曲线LC等的作用,将使得单位变动成本下降,这时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增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公理之一,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却可能被相反的规律——边际收益递增规律所取代[6]:边际收益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不断的递增。目前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主要适用于某些数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主要是由于数字产品的网络的外部性(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外部性(Externalities)指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成本或受益,即成本或受益被强加于他人身上,而这种成本或受益并未由引起成本或接受收益的人加以偿付。更为确切地说,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较强,以及其成本结构的特殊性所致,而ASP平台也具有这些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