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敢问O2O热钱还能烧多久?
2015-07-31  来源:亿欧网

2015年中,中国二级市场告别了大牛市进入了剧烈动荡阶段,着实激动人心,其中很重要一点在于机构多空较量,较量的核心在于信心,是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信心,那么现实告诉我们,情况不容乐观,在政府资金入市及配套政策刺激实现短期回暖后,前景依旧不明朗,我相信会有更多政策措施出台维稳,但泡沫终归要挤的,效果有待继续观察。

在如此大环境下,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不禁要思考可能的影响,IPO重启时间?注册制能否按既定节奏推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级市场会受二级市场影响,尤其是在募资和退出环节,VC的投资节奏会放缓,会变的更谨慎。这意味着近2年的投资热、创业热或将进入寒冬,同样需要挤泡沫,尤其是在“O2O”领域。

O2O这个自创词也快被我们自己玩坏了,O2O似乎成了打车外卖按摩生鲜等所谓中高频次需求的代名词,媒体会议乐此不疲的报道,资本争相投入其中,企业真正价值未必想清楚,大家在赌下一轮有更x的接盘侠,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有人搭台有人唱戏,各取所需。喧嚣过后发现,资本运作能力原来才是决胜的关键,拼的是钱多拼的是爹。

“前期以获取用户为主,不考虑盈利,我需要N多钱获取N多用户,靠补贴培养用户粘性,这种模式国外已有验证,我要做xx领域的Uber,xx领域的Airbnb…”,然后我只能呵呵了,我想说不是因为野心太大,是因为我真看不懂。我相信其他同行也会遇到类似情况。O2O领域看了这么长时间,有过困惑、有过焦虑,庆幸的是也投了一些企业,但对于投资价值或策略的思考逻辑可能不同,分享出来以期和大家探讨,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首先,我想理清2个概念,高频和刚需。提到O2O绕不过消费频次和需求,大部分人会认为高频刚需项目有价值,我认为没错,但有可能会让人产生误解刚需就意味着高频。我认为频次和需求是两个层面的事,高频是强需求、是刚需,但刚需未必是高频次的消费,比如生病就医、结婚办喜事都是低频消费,但绝对是刚需,是用户在特定时期和特定阶段的刚性需求,一旦这种需求未被满足,那么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所以,高频和低频同样具有价值,不能单以频次来衡量,要回归用户的需求。

高低频领域价值同样存在,但互联网对其发展路径或节奏的影响不同,我赞同高频领域最先受互联网影响,实践证明也如此,机票酒店、餐饮、出行这些高频次消费最先被尝试被关注。主要原因是线下服务最先或相对标准化,PC互联网除了变革媒体/通信外,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最先发生在酒店机票领域,因为这些领域供给方信息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所以互联网只需解决信息不对称做好匹配即可,所以我们会看到以携程为代表的供需匹配平台模式是惯常模式,被奉为互联网经典模式。移动互联网在匹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使消费从计划性转向随时随地的随机性消费,匹配更精确、效率更高。有些移动特性明显的领域只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得以发展起来,如打车领域。

反观低频消费领域机会巨大,但挑战也巨大,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不是搭建一个网络或一个app做个供需匹配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低频领域供给方往往产业链条复杂、信息化程度低,分散难整合,加之国情,传统行业特别是生活服务行业本身落后,优质供给缺乏。所以,互联网对传统低频消费领域的改造不能停留在供需匹配上,更多要深入行业内、服务链条内,使供给方本身得到优化。实践过程,我们也会发现PC互联网时代低频领域只做类携程模式的平台在规模或盈利上不是太理想。

其次,想探讨的是补贴问题。补贴逻辑到底成立吗?说句正确的废话,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高频领域补贴的目的是要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增强粘性,表面看似乎没问题,也是一部分人热衷的,往深层次想,未必一定是这样。一款产品或一项服务用户不用了至少说明你没有切中用户需求,可能原因多方面,也许根本就是伪需求、也许体验太烂使用不方便、也许既有方案更实用,这些即使补贴也形成不了习惯。初期的打车补贴大战更多理解为出于特定目的之竞争策略,“剩”者为王策略。这种策略被误解或成为创业的手段是不赞同的,更有甚者,臆想出一个需求,然后通过补贴拉了一批用户做出数据,就跑出来找投资。个别现象可以理解,如果是群体效应其实挺危险,投资人需要擦亮眼。

高频O2O补贴为了培养用户习惯,那么低频O2O补贴为了什么呢?为了培养用户习惯肯定说不通,有的甚至是一次性消费,谈何习惯?所以,补贴逻辑在低频领域我认为是不通的。

那么,如何理解低频消费领域的投资价值?笔者朴素的投资逻辑是:

1、看是否通过变革服务链条本身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或全新的价值;

2、看互联网化后多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成本;

3、看重塑服务后给从业人员带来了哪些新的价值;

4、看是否有良性的现金流表现,反映盈利能力;

5、看是否已经建立快速规模化依赖的基础支撑体系,此过程需要时间和资源积累,往往成为进入门槛;

6、看口碑传播效果,更多体现在转介绍率,基础是良好的服务带来的口碑激发用户的自发传播,最后集中表现出来的是品牌效应和用户获取成本;

7、看跨界的团队,在深刻理解传统服务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打造出极致产品或服务,并能快速传播。

中国传统行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互联网化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供需匹配,因为业态分散、信息不对称,PC互联网已经尝试解决,但有局限性,移动技术进一步弥补。二是服务重塑,解决优质供给问题,这是需求使然,做供给端受限于规模的快速扩张,如果利用互联网能有效解决此问题,那么大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