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百度贴吧事件可能救了整个中国企业!为啥这么说?
2016-01-22  来源:品途网

最近一个时期,“百度卖贴吧”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度也成为众矢之的。时至今日,当这件事慢慢沉寂下来,我们站在一个理性的旁观者角度,回头复盘这件事,看看能够从中得到些什么。

百度很受伤,一切都是媒体惹的祸?

相信百度也觉得很受伤。在今天这个人人都是媒体、人人均可发声的时代,互联网山呼海啸的舆论从四面八方在短时间涌向百度,让百度公司疲于招架。百度李彦宏匆匆忙忙的跳出来说:“最近贴吧血友病吧的事件引发了公司内外的一次大讨论,这两天在外出差没有及时回复。我们在运营商、产品、市场公关上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尤其是公关应对不够及时造成一次大危机,舆论完全被带跑了,我们的声音被淹没,导致公众注意到我们的商业模式,甚至对百度的价值观产生了质疑。”

也许在李彦宏或百度的眼里,这多大点事啊,至于嘛!现在改过来不就完了吗?谁没个犯错的时候呢。可是用户并不买账,他们对百度不断的进行口诛笔伐。这一事件所激起的人们对百度贴吧甚至是百度本身的不满似乎还未停止,在自媒体、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让百度顿时觉得事情已经不是他们主观上想的那么简单。于是发表声明,赶紧宣布“病种类贴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百度还表示会在2016年针对一些垂直和专业领域,开始尝试引入专业机构。并且在知乎上已经有发帖人“蚂蚁菜“的感谢贴,他还表示会代表血友病吧常驻知乎。而在血友病吧上看到,发表声讨贴的吧主职位已经被归还。

回过头来冷静看待这件事,也许百度觉得是媒体小题大做了,这件事对百度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让百度以及李彦宏本人阳光健康的形象受损。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百度什么都做好了,相信网友不会无缘无故的吐槽百度,把百度的卖贴吧事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是一切的根源

百度应该更多的从自身去反思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适用于任何场合、任何事情、任何年代。就像马云在世界浙商大会说:“成功的人总在怪自己——哎呀,我怎么没把握住这个?哎呀,当时讲过怎么就没有听见?哎呀,我儿子跟我说的时候,我怎么没注意呢?这些人都会成功。但是,那些怪别人把自己搞翻掉、把自己弄开的人,都没出息。我看到无数的人,所有的成功者都在检查自己,所有的失败者都是别人的错。一会怪政府。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不行的就怪天、怪地、怪杆子不好、怪球童走路太响,反正我们都会怪,都不会有出息。”

如何夯实企业内功,不断的改进和提升服务,才是百度真正需要去反思的,也是真正需要去改进和提高的。那么,百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从深层次,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价值观仍然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何为企业价值观,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利己”或“利他”。所谓“利己”就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意义在于谋取私利,思考问题、做决策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以满足自身的诉求作为行动的主要目的和动机。所谓“利他”就是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消费者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的行动宗旨,实现与客户、合作伙伴的多赢局面。

伟大的企业都是“利他”主义者。扎克伯格在Facebook递交IPO文件后写的那封信,“Facebook的存在是为了使世界更加开放和保持连接,而不仅仅是建立一家公司。我们希望Facebook所有员工每天都能够在做每一件事情时专注于如何为世界带来真正的价值”;三是谷歌的十大价值观,特别是“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水到渠成”、“不做坏事也能赚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三条;四是张小龙最近关于微信价值观的那篇讲话,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让创造发挥价值、一个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百度此次卖贴吧事件,置用户的诉求于不顾,更多的是从如何从百度贴吧变现圈钱的角度,显然这是违背了百度公司一贯以来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经营原则。百度的管理和文化原则中就提到,“用户需求决定一切”,“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等等。而此次百度卖贴吧事件,显然是背离了百度的管理和文化原则的。

这也是百度此次风波的真正错误根源,也是百度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当年马云解雇卫哲的事件。当年就是因为违背了阿里价值观,卫哲才引咎辞职的。这次百度卖贴吧事件,同样是因为违背了企业的价值观,即“用户需求决定一切”的百度企业价值观。

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也是消费者主权真正到来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没有全心全意的为消费者服务,那么,你的企业或许真的离破产只有30天了。

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

就拿受到互联网冲击最直接、也最明显的零售行业来说吧!为什么实体零售企业在互联网零售的冲击下七零八落?说到底还是自己的问题,没有更好的适应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不能把责任推到了网络零售。

今天的消费者已经是全天候、全渠道、个性化的消费者。作为实体零售而言,它们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受营业时间、店面位置、货架空间等的限制,无法满足消费者24小时随时随地购物的愿望,自然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那么,作为实体零售而言,是不是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了呢?绝非如此。

埃森哲最新的调查发现,消费者中出现了“重返实体店”的迹象,未来计划更多通过实体店进行购物的消费者比例从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这一趋势不仅发生在中国,在美国等成熟市场愈加明显。

另据媒体报道说,实体店将在2016年开始重生。

这不等于说实体店坐等好日子的到来,依然需要作出调整,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全渠道零售就是零售企业为了适应消费者主权时代,将线下线上各种渠道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提高商家品牌形象而实践的一种经营战略。

针对众人关注的全渠道零售,原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高级副总裁钱卫老师认为,“全渠道零售是时代的主旋律,所有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浑然天成。要把移动端做成更加宽泛有温度,形成一对一的,从陌生人到粉丝到新客户,新客户到老客户一个途径。最后形成品牌、商品、导购员、消费者、渠道的一个闭环,这样未来才能真正形成全渠道的一个变革……”

可喜的是,一些零售商已经开始行动。据埃森哲中国零售商全渠道零售能力调查,63%的传统零售商已开展全渠道零售。受调查企业中,61%已拥有独立官方网店,超过半数(52%)已在第三方平台开设了网店,30%已有移动客户端。

实体零售企业通过构建全渠道,能够改善消费者购物体验,提升进店率、转化率以及回头购买率,改善销售业绩。

然而,传统零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零售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要进一步的提升、夯实内部的经营管理的效率,进一步的控制成本。对此,知名零售专家、联想零售执委会专家委员、上海九逸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晓锋说,实体店必须要在“营”和“销”上同时发力,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所谓“营”,就是提升实体零售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效率,最大程度的控制成本,所谓“销”,就是扩大销售,通过建立线下线上相融合的全渠道零售模式,可以改善销售业绩。

因此,对于实体零售企业而言,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还是得从自身找原因,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改善消费者体验,才有赢的可能。通过构建立足于实体店本身的全渠道零售模式,既发挥了实体店的体验优势,同时也发挥了线上的渠道优势,满足了消费者随时随地购物的需求。同时,面对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压力,还需要从“营”上努力,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草根粉丝经济的时代到来

移动互联网彻底的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这次“百度卖贴吧”事件,主战场发生在以微信为主的自媒体平台上。它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遍了大街小巷,渗透到每一个阶层与群体,从而掀起了巨大的舆论漩涡。人们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自媒体平台等渠道了解和关注此次事件。

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塑造品牌、建立形象、接触目标消费者,主要应通过社交媒体或自媒体,粉丝经济的时代到来。过去那种基于大众经济学的传统传播模式已经out了,而基于口碑、以粉丝经济学为核心指导思想,通过网络商城、微信、微店、微博、论坛、贴吧等社交媒体来打造粉丝经济正当时。

小米得以演绎神话的最重要原因,也是粉丝经济的胜利。对此,雷军坦承,小米手机成功的要诀有三,创业团队、创新和粉丝经济,而粉丝经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小米手机创办伊始,雷军就描绘了一张前进方向的蓝图。通过互联网培养粉丝;通过手机顶级配置并强调性价比的方式吸引用户;手机销售只通过互联网销售;在商业模式上,不以手机盈利为目的,以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先积累口碑建立品牌,继而把手机变成渠道。

长期从事零售行业研究的六韬三略营销智库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过去,消费者和商家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从商家那里完成购买基本上意味着营销的结束。可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购物的所有行为包括浏览、搜索、购买、评价等都留下了痕迹。一旦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数量的时候,商家就能大致的分析和判断出来他们的购物偏好和消费习惯,甚至有可能比消费者还了解消费者。同时,消费者在网上登记的一些数据,比如性别、年龄、籍贯等个人信息,同样有助于商家分析消费者行为特征。根据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从而能够进行一对一的营销,以此增加新的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降低消费者流失率、提高消费者消费等,真正实现了离店才是营销的开始。

一个产品或服务获得用户容易,失去用户也更容易,用得不爽都不用打招呼就走了。大概只有爱才能容忍一切的不完美,所以在移动互联时代,做好粉丝经济是最事半功倍的。谁掌握了粉丝,谁就找到了致富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