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SOA架构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
2013-11-19  作者:CIO时代网 万方数据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模式和采用新技术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工作流是针对企业日常工作中固定的程序活动而提出,目的是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企业通过工作流相关过程建模体系的建立,可以与其它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使企业的业务流程更好的实现。由于经济的全球性发展,产品的研制开发已不仅局限于某一单一企业,而是众多企业的协同运作,这就促使企业的管理将建立在分布异构的环境下。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已呈现出一种分布、异构和松散耦合的特点,工作流管理系统必须能够支持异构环境下的互操作性,对异构环境下的软件系统提供支持。传统的工作流技术由于缺乏互操作性而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主要包括:可重用性不高,柔性差,分布环境支持性差等。Web服务技术的发展以及SOA面向架构服务技术可以对这些问题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法。

  2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局限性

  传统的工作流技术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企业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的程序活动而提出。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其进行监控,达到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传统的工作流技术的确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集成,但面向当今跨区域、跨企业间的运作形式,传统的工作流技术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分布异构环境的支持性差

  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面向局域网进行操作,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现在的企业运作范围是面向互联网的,原来的工作流软件只能支持单平台操作,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各企业系统间的传输协议和数据结构都存在差异,各企业无法在业务流程上进行合作。

  2)无法进行动态建模

  工作流的过程建模技术让过程定义和过程执行的分离得到了实现。可以在过程定义时静态指定过程信息,对过程进行实例化后按照定义依次执行。但在流程的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工作流管理能够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动态选择对应用程序的调用。

  3)互操作性差

  工作流管理联盟定义的工作流间的互操作模型无法支持异构企业间工作流引擎的复杂操作。

  3SOA技术概述及SOA与工作流系统结合的可行性

  3.1SOA相关技术

  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它是一种组件模型。SOA利用企业现有的各种软件体系,重新整合并构建起一套新的软件架构。这套架构可以随着业务的变化,随时灵活地结合现有服务而组成新的软件,共同为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而服务。

  SOA要求软件开发者在设计应用软件时要充分考虑到服务集成以及服务的重用性,SOA是面向服务模型的传统紧耦合的替代者,同传统的软件架构相比较,SOA具有更多的优点:基于标准、松散耦合、共享服务等。SOA使用独立的接口,并以软件组件的松散耦合性为设计的重点。

  3.2SOA技术与工作流系统结合的可行性

  SOA中的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定义为独立的服务,独立的服务之间又可以重新组合为新的业务流程,因此,SOA面向服务架构和工作流的结合是可行的,可以改善传统工作流中存在的系统局限性,具体的优势表示为以下几点:

  1)支持异构环境业务流程,将工作流程封装为Web服务或者利用Web服务来实现业务流程中的服务,满足了跨地域的各大型企业之间的业务需求,加强了各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合作。

  2)方便工作流程重组。SOA架构可以随着业务的变化,随时灵活地结合现有服务而组成新的业务,共同为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而服务,可以使工作流系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3)可以加强各企业间的互操作性。工作流引擎封闭成Web服务可以使不同企业之间的不同流程通过请求而进行远程协作流程。

  4)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在SOA中,所有服务的封装和设计是基于面向对象的,而基于面向对象的优势在于对象的可重用性,因此面向服务的架构可以提高软件可重用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