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CCTV开展了“聚焦物流顽症”的系列报道,对物流行业突出问题报道力度之深,影响面之广,密度之高都令人赞叹。在这次央视系列报道中,作为国内最大的物流行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力给予专家资源支持,也让人们看到行业组织在为物流行业疾呼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报道是面向大众的报道,所以选择视角更贴近百姓,从路桥费、税收等等百姓身边的焦点问题说起,也让相关政府部门对物流发展顽症有了直观而深入的认识,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CCTV还和《经济日报》联合发表了社论《大力a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出了推进物流发展的强烈舆论信号,让物流企业振奋。
而理性看待央视报道,我们物流人本身还需要思索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CCTV这次没有或不愿去碰的东西。
或许,因为央视需要选择贴近百姓的视角看问题,而一定程度上使得央视的报道微观很深入,但宏观不足。物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和支撑部分,如果脱离国家经济体的宏观全局,仿佛给一个患偏瘫的病人看腿脚病,只去看腿脚而忽视全身肌理。
物流业当前问题的关键:
第一是综合管理体制问题
物流业之所以还是一个部门一个政策,一个地区一个政策,各行其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综合管理体制建设迟缓,综合管理体系不畅。当一些部门在提倡发展现代物流,给予税费惠政支持时,另一些部门依然原地踏步走。我们的物流税收试点工作,都试了多少年了还在试点中。
200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交通部、铁道部、商务部、民航总局、海关总署等13个部委组成的现代物流部际联席制度,应该是可行且较好的物流综合协调制度。这曾让日本产业综合管理部门日本产经省惊呼中国在物流业管理体制上动作很快。但时到如今,我们真的快了吗?日本目前都在执行第四部物流发展综合规划了,而我们在2009年出台的首部物流规划的一些专项规划至今还未推出。
在今年初《现代物流报》推出了物流业呼唤综合管理体制的报道,其实这类呼声不绝于耳,但相关方面似乎对物流业地位认识不足,缺乏实质性的举措。日本的大国崛起之策是“贸易立国”,而现代贸易的本质在“科技化的物流与资金流”,这一点我们可曾意识到?在国家调整产业机构,欲把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提到制造业一样的发展高度时,我们相关部门高管可曾意识到这个时代经济竞争主旋律已经是是供应链竞争?
CCTV特殊的地位似乎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揶揄其辞,物流人可以理解,但不能忽视。
第二是物流基础建设问题
CCTV曝光的过路费、过桥费其实都属于物流基建问题。物流基建问题又何止过路费,过桥费?物流基建还包括公路、铁路、机场、航道、港口、园区等等综合问题。虽然这些并非物流业本身问题,但却是物流业发展的一大致命问题,现代物流讲究的高效快捷,就建立在多式联运和综合交通上。
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基建上缺乏统筹,过去交通部管公路和高速路建设,铁道部管铁路建设,民航总局负责机场建设等,缺乏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虽然各部门都在抓,但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上依然滞后,缺乏日本国土交通省式的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作为一个大陆型国家,中国物流主干通道当是铁路,因为它更安全,更快捷,更环保,也更节约成本。如广州的香蕉等水果用铁路集装箱冷链运到北京,远比公路集装箱车更高效,更节约成本。但在铁路建设上,我国的铁路建设长期跟不上整体经济发展步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里,铁路本该发挥主干作用,结果却成了中国运力最大短板,每年还要为春运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