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一汽-大众:开启“二次革命”
2014-04-21  作者:中国经营报 

  一汽-大众的中国市场发展战略正在不断被深化。


  日前,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一签署联合声明,称双方将共同在华研发、生产一款全新环保车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大众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加深合作关系的表现,正是一汽-大众新一轮扩张发展的新起点。不过,在产品覆盖率较低、产能扩充受限的背景下,一汽-大众想要不断提升其国内市场份额,未来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加大投资


  “大众汽车集团30年来一直是中国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将继续在高效发动机和前瞻性技术等领域开拓创新,为中国汽车行业设定标杆。”海兹曼表示。


  据了解,此次双方签署的新的投资项目,仅是大众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2014年~2018年在中国投资1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4亿元)计划的一部分,这项投资计划的重点是双方在华建设新工厂和投放新车型,投资规模已创下中国汽车工业之最。


  作为在华战略的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未来三年中不断推进节能环保车型的生产,加强技术创新,并推出一系列低排放车型——每一款新车型的燃油效率都将比其上一代车型提高20%。此外,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2018年之前再推出超过15款新电动车型,并从2016年开始将其中多款车型在华国产。


  “我期待一汽-大众2014年销量能达到170万辆,2015年可以达到190万辆,这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在2013年已经收获150万辆整体销量的基础上,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表示,“2013年的销量仅仅是一个新起点,未来一汽-大众有可能会成为200万辆或者300万辆级别的汽车企业。”


  增长压力


  而要完成上述中长期目标,一汽-大众亟须解决产能不足这一最为突出的问题。


  2013年年初,一汽-大众位于成都的西南基地建成,随着产能的逐渐释放,西南基地目前已具备年产54万辆整车的能力。2013年9月底,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一期30万辆整车产能建成投产,未来将逐步扩充至60万辆产能。在一汽-大众长春、西南、华南三大基地布局落实后,一汽-大众还将再建设一所新厂,而该新工厂的建设地域目前还在选择中。


  此外,对于稳居第一阵营的一汽-大众而言,急需丰富的产品线也是其非常紧迫的问题之一。“2013年是一汽-大众产品投放最为密集的一年。”张丕杰表示,从2013年3月全新捷达上市,到12月推出全新高尔夫7,一汽-大众两大品牌一年中共推出了6款新产品,而在2014年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按照一汽-大众此前的规划,包含新款速腾、两厢捷达、奥迪A3、1.4T奥迪Q3车型等在内的新车型都将陆续推向市场。而随着2015年整车开发能力的完备,一汽-大众还将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衍生出更多新产品,以更精准地打造“家族产品矩阵”。


  不过尽管如此,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城市实施汽车限购,又进一步压缩了市场增长的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汽-大众2014年20万辆的增量,也将成为张丕杰的下一个“考题”。


  一汽-大众高层坦言,2014年,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确实存在,受相关因素影响,一汽-大众2014年的预期增长仅在7%,但对于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一汽-大众依旧持乐观态度。根据一汽-大众的思路,在未来的发展中,其持续的全面体系能力是基础;其次,城市限购或将促进消费者新的换购需求,带来更多利好;此外,随着国内城镇化的加速,也会吸纳新的高端客户。


  除此之外,一汽-大众还计划从企业品牌、研发能力、产品规划和营销体系等方面全面打造全面体系能力。


  人物特写


  将一汽-大众带往新高度


  在任职一汽-大众总经理近一年之后,张丕杰收获的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按广义乘用车销量计算,2013年,一汽-大众整体销量为151.22万辆(不含进口车),同比增长13.8%,位列整个国内乘用车企业第三位。


  这样的业绩,让外界在张丕杰履新之初产生的“缺乏合资企业管理经验”质疑不攻自破。不过,在与《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交流中,张丕杰一直强调一汽-大众当下的业绩主要得益于此前形成的体系竞争力,而他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


  熟悉张丕杰的人都知道,张丕杰此前曾在一汽集团热处理厂、集团计划财务部、轻型车厂、进出口公司以及一汽轿车等不同岗位经历过很好的历练,在技术、采购、财务和管理等领域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使得张丕杰在执掌一汽-大众之后,能够较快地融入合资企业的管理团队,并将一汽-大众体系竞争力发挥到极致。


  当然,经过前期的磨合之后,张丕杰接下来也面临着将一汽-大众带到一个新高度的挑战。尽管一汽-大众目前具有产品的严密性和良好的盈利能力,但想要进一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依旧无法忽视其产品覆盖率低等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丕杰除了要保持一汽-大众固有车型的市场开拓力度之外,规划中的SUV车型产品以及一汽-大众车型族群概念则将成为其发挥功力的主要阵地。


  融合体现


  新高尔夫7的上市进一步丰富了一汽-大众的产品线,这也是一汽集团和大众汽车深化合资的表现之一。


  近年来,一汽-大众逐步掌握了大众集团完善的产品研发流程和制造标准,打造了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研发团队。


  早在规划之初,一汽-大众以德国大众的原则和标准为指导,力求在国内建设与大众全球先进水平接轨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