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钢铁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钢铁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钢铁行业下游产品升级换代迫使钢铁企业不断提高钢铁产品性能和实物质量,加快标准升级,加大产品的开发力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解决减量化及产业竞争力问题。
有鉴于此,对钢铁企业新产品进行界定,并基于钢铁企业新产品立项决策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BPR理论,设计适应钢铁企业发展的新产品立项决策流程,对钢铁企业不断地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改造,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客户响应速度,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1钢铁企业新产品的界定
目前国内对新产品的定义主要来自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代性,本文将在综合这些定义的基础上对钢铁企业新产品作出一个比较合理统一的界定。
①宝钢将新产品定义为:采用新技术原理或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比现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并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新产品泛指现行产品大纲和公司产品标准规定以外的产品。
②武钢对新产品的界定是:第一,公司依据市场需求或潜在市场需求自主研发的钢铁产品;第二,公司根据国内重大工程提供的具有特殊技术要求研发的钢铁产品;第三,按照国际、国家、行业等先进标准首次生产试制的钢铁产品;第四,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前瞻性开发的钢铁产品;第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首次生产试制的钢铁产品;第六,新生产线投产首次上线的高技术附加值钢铁产品;第七,所有军工产品。
③莱钢对新产品的界定是指集团公司范围内没有生产过的,其技术特性与常规产品有明显改善和提升,具有发展潜力或市场效益的产品。包括对原有产品的改良、执行新技术标准的产品,不包括新建生产线设计大纲范围内通过验收的产品。
综合以上定义,可以对新产品的理解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在技术、工艺上具有突破改进;第二,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第三,在企业生产成本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第四,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及持续竞争优势需要。根据以上要点,本文对钢铁企业新产品进行了重新界定: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在国际或国内具有技术领先的、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可接受的开发成本、具备生产条件的钢铁产品。此定义在战略、技术、市场、成本和生产条件上加以约束,指导新产品研发的规划和决策。
2流程再造理论
2.1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哈默(MichaelHammer)于1990年在《再造:不要自动改造,而是彻底铲除》一文中提出,随后1993年,他与钱皮(JamesChampy)共同发表的《企业再造:公司管理革命宣言》将BPR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推向全球。
流程是一系列活动的衔接,一般来说,企业的流程可由高到低分为三个层次:战略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而业务流程是企业流程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是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相互衔接活动的集合。业务流程再造是指对流程进行根本的修订和彻底的重新设计,致使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效率的决定性的现代指标达到戏剧性的提升。
2.2业务流程优化的步骤
业务流程优化源于流程再造理论,但并非“再造”,而是通过不断发展、完善和优化现有流程,以期改善企业状况,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业务流程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考虑诸多复杂的因素,其实施步骤如下:
①需求收集。通过访谈等手段来审视组织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现有的组织架构与职能分配,并进行初步分析评估。通过企业高层了解企业以及业务的发展战略,确认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和企业的价值定位。
②现有流程识别与评估。流程识别是通过系统地观察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并层次化地理解流程体系,从而将隐性流程显性化,梳理并甄别核心流程、主流程、子流程和跨部门流程,形成流程清单。业务流程评估是对流程现状进行系统的描述,绘制业务流程现状图以对业务流程进行结构化的表述和梳理,获取现有流程的绩效数据,通过比对行业标杆企业的绩效或是企业自身的绩效目标评估流程的绩效。
③流程优化。基于现有流程的现状描述和评估,对现有流程进行问题分析和优化检查,从而绘制新的流程图,并对各活动进行流程说明,配套相关文档。
④流程实施。对优化后的流程进行可行性分析、风险分析、配套措施分析、信息化对接分析和计划编制,并进行试运行,完善流程相关的配套制度。流程优化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对流程进行动态评估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