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虚拟SAN不是存储救世主
2015-08-17  来源:techtarget

虚拟SAN对驱动器槽的利用使其看起来是个可行的存储选项,但它带来了额外的流量负担,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在产品常常吹嘘过头的存储市场中,虚拟SAN最该挨鞭子。基于超融合系统的理念,虚拟SAN被吹捧成一种解决所有SAN与存储设备痛点的方式。当然,我们还是得檫亮眼睛,探究其所宣称的是否属实,虚拟SAN价值主张能否在数据中心占有一席之地。

围绕着虚拟SAN的最初讨论基于对虚拟集群中的每台服务器上的驱动器槽的使用。为每台服务器添加10TB逻辑驱动,你就能获得PT级的驱动容量,无需购买存储设备。

表面上,这样做很理智,但细节经不起推敲。数据必须与集群中所有其他服务器共享。这意味着每台服务器必须支持的额外LAN存储流量是原始I/O负载的两倍。额外的负载是个问题,尤其是在网络本来就很紧张的虚拟环境中。

让我们调查一下以前使用驱动器槽的基本前提。我们了解到云供应商使用极简硬件,并且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服务器只包括一个驱动器槽,甚至为了节省成本一个都没有。某种意义上,这表示即使虚拟SAN避免了购买存储单元的成本,那再去购买驱动槽设备的成本也不低啊。

将虚拟SAN软件与传统存储方式进行对比也有问题,由于我们迁移到小型模块化存储设备,而不是大型阵列。这些阵列为存储量身定制,一般包含12个驱动、一个存储界面交换机与一个头处理器。使用虚拟SAN的额外服务器成本可能超过等同效果设备的成本,尤其是买的是廉价或初创厂商的设备是更是如此,相当划不来。

用户在快速进化的存储市场更应该谨慎。随着25GbE的袭来,LAN速度增加了2.5倍,同时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的延迟降低70%,显著减少服务器存储操作的开销。但这就够了么?

虚拟SAN可以列出一些技术参数。首先,到服务器的存储I/O是不对称的。读写速率通常是8:1,这意味着在一个完全双网的以太网环境中,出站流量使用带宽,否则就浪费了。

另一个争论是实例需要一个本地永久存储设备来运营。因此,本地实例存储通过云厂商提供。为什么不将这种存储作为虚拟SAN使用呢?这又让我们回到了带宽争论这个话题。如果虚拟环境的目标是在出现故障时使用自动化的恢复路径,从而提供编排的话,在对本地磁盘上复制数据需要在另一台服务器上进行,以便消除单点故障。

这种复制抵消了在虚拟SAN争论中本地实例存储的价值。

统一管理是针对虚拟SAN的又一争论。事实是多数存储管理关乎设置LUN,并发现坏掉的驱动,在处理虚拟SAN时也是如此。有个通用平台是能让存储与服务器管理团队融合在一起,但在由诸如iSCSI与对象存储等以太网协议掌控的世界中,两个团队的独立更具有政治与行政意义。

当然,底线是别将虚拟SAN看作是与传统存储一样好的选项,必须搞清楚它的价值主张,符合平台与方法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