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立白:从后台分析到前台产品思维转型
2019-10-11  来源:CIO发展中心

本文由CIO发展中心根据立白集团产品总监汪明健在“IT向敏捷化蜕变之旅暨走进立白现场会”的演讲整理

8月30日,CIO发展中心举办了“数字化转型之IT向敏捷化蜕变之旅”暨走进立白现场会活动。会上,立白集团产品总监汪明健分享了从后台分析到前台产品思维转型,分别从用技术加速数据在生态间的传播、让邮件和OA成为过去、企业从传统走向未来、传统IT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企业转型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汪明健

立白集团 产品总监 汪明健

立白今年最大的产品是零售钉钉,它是关于整个零售行业的解决方案,于2018年底,由立白和钉钉深度共创,2019年初共同启动的项目。它是企业的专属版,是与钉钉不同的产品,在立白叫做dodo+。dodo是立白已经有的产品,即移动IN平台,定位是轻应用、统一入口,在移动IN平台上员工可以处理他所有的业务。现在重新定位,把新的入口全部都统一、记录在dodo+里面,这也是立白与钉钉合作的碰撞点,dodo+的定位是承载立白全部业务运作的移动基座。 

汪明健1

钉钉看重的是企业内部组织的提效,如何把内部组织的流程尽量向上迁移,包括企业的流程、OA、报销、差旅以及内部组织相关的通讯录等所有系统。但立白想实现的不止于此,立白想要把所有的业务都从一个平台上登录,把平台下沉成为立白整个商业操作系统的底座。2018年底,和钉钉进行深度共创;今年6月30号,立白在内部选择一个2000人的部门开始试用;预计在9月30号,推广到全集团开始逐步替换,并发展推广到立白整个的生态圈,包括品牌矩阵的企业、供应商、经销商以及跟立白有触点的生态圈里面的所有人和企业。 

用技术加速数据在生态间的传播

立白的业务要根植在移动技术上。立白不只是基于组织在线,也不只是基于交流在线,最关键的是基于业务在线。立白做产品dodo+的初心和做C端是一样的,C端的触达点是人,得到人的所有数据后才能有商业变现、流量变现的机会。但其实做B端的时候里面也有人,那企业在B端的整个运作中可不可以加入C端的运作思维方式,包括C端做的推荐、商业匹配、机会匹配、商机匹配等,这些功能在B端也是需要的。并且因为立白的产品策略是互联+、数字+、生态+,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没有触达到自己生态圈的所有人,也没有触达到所有的企业。所有企业没有互联、没有数字化、没有生态化,我们没有数据,也没有业务情况,怎么能发现里面的商机、做到商业的匹配呢!

 汪明健2.png

立白拥有8亿的核心用户,从消费者中捞数据是立白最不擅长的。这是因为立白在原来是经销商业务发展模式,经销商属于外圈,中间核心的8亿人立白无法触达。但立白利用投资电商的方式,努力触达中间的8亿人的数据,并整合立白生态圈,把外圈的企业包括:从业人员、经销商、导购员、销售团队、配送司机、供应商等,与生态圈内部互相连接,把流量做转化,提升效率。这个策略无论从开源的角度(发现更多的消费机会),还是从节流的角度(流程优化),都和立白的数字化转型相吻合。立白是All-in-Cloud,关键点是30+。今年作为立白小程序员元年,目标是把所有的轻应用和小程序全部迁移到dodo+上,把业务全部长在移动基座上,实现门店、经销商、消费者以及立白商品的全路打通,流量相导。立白认为,未来B端也会像C端一样买卖流量,基于这一点,立白的策略是企业间的关系逐步进入生态化的模式。从产品的角度,用C端已经验证过的技术加速数据和业务在每一个生态、每一个企业人之间的传播,进行触达。触达之后,通过数据分析达到开源和节流的目的。 

让邮件与OA成为过去

在前沿科技和背景下面,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效率。无论是组织效率还是商业效率,商业最后能获胜的都是效率最高的那一方。以做生意为例,从最初古代,用马匹互相交流情报的方式;到近代电气时代,电报、电话的出现;到互联网时代,使用传真、邮件的方式;到移动互联时代,在OA、APP上做生意,背后都是不断的用更快、更短的方式连接每一个生意的机会或者是每个人的沟通,让效率更高。立白在研发产品时,定位是让组织的效率更快,让生态的效率更快。例如,让审批、决策一个事情比别的企业快,生态中与经销商、供应商的交易更快,和物流商的决策更快,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汪明健3.png 

落实到如何实现让邮件和OA成为过去,立白做到了三个点:数据驱动、消息驱动、任务驱动。首先是基于数据做驱动,从业务流程驱动到运营数据驱动,让所有组织类系统基于数据来驱动,即发现问题之后立刻通过工具、产品去解决问题。然后,在基于消息的快速流转成群的解决,而不是点对点的解决。这时的一个问题,不是一个人来解决,可能是一群人来解决。如何让这个消息有目标、有记录的快速改善呢,立白利用微信群结合产品来解决。最后,在企业内部的沟通、决策或者是跨生态的决策时,一定要有任务,这样问题才会有始终,才能得到解决。“始”是做所有东西的目标,可以是大到一个企业的目标,也可以小到是一个销售组织、销售省区的目标。立白认为,未来企业可能是小团队作战的“混编部队”,并通过产品给“混编部队”赋能,让他们看得到数据,发现问题结并解决问题。所以在立白的每一个团队都配备“信息武器”、“数据武器”、“分析武器”,来实现下达的任务。 

企业从传统走向未来

未来没有传统企业,也没有互联网企业,只有适合时代发展的企业。它包含以下四大共同点:

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加速产品创新。一个没有产品力的公司是没有未来的,对此立白在今年进行了产品升级,重点以消费者为中心,驱动研发、生产力。即细化产品行业矩阵、细化用户,用不同的产品覆盖不同的产品群体。

第二,与时俱进重构更市场化的组织与人才。企业的人才怎么做复合化?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更市场化的人才要与时俱进,企业要进行人才结构重组,才可能有未来。

第三,管理变革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精益运营。在中国快速发展时期,赚钱很容易,但近几年各个企业开始谈运营。这时候如果没有方法论,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那大部分企业无法突破重围存活下来,所以互联网企业或者转型成功的企业都有非常高的效率和运营水平。

第四,国家政策与全球化经济驱动,企业国际化。没有国际化的企业也是没有未来的。如果借着国家政策都不能出海,只拘泥于国内市场,那样的企业也没有未来。

基于这四点得出:企业从传统走向未来,存活下来的只有一种企业叫未来的企业。 

汪明健4

传统IT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第一,路径依赖消失,缺乏商业洞察。这是传统IT非常大的弊病,与项目型人才多,研发型人才少相辅相关。最早做IT非常简单,其背后逻辑是中国公司的发展照抄西方公司的经验,所以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做IT是很轻松的,导致现在缺乏商业洞察。第二,项目型人才多,研发型人才少。管项目的IT人员不懂研发,是因为企业IT是不用做研发的,这是IT厂商的工作。第三,信息化建设周期越来越短。企业转型的速度越来越快会面临一个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周期会越来越短,项目制变成产品制,强调的是“敏捷”,这是IT最不擅长。第四,组织间协作效率跟不上。传统IT是瀑布式开发,衍生出来的问题就是IT内部的组织效率、协作效率跟不上。敏捷的开发强调沟通和互动。一方面,是IT内部的互动;另一方面,是与用户的互动,通过用户反馈快速迭代更新。第五,信息化投入成本快速提。从原来可估的投资变成不可控预算,随着需求越来越密,在控制IT预算、产品预算、项目预算就会遇到问题,引申出来的问题就是很可能失控。第六,信息化ROI难以测量及变现。因为不擅长做研发,所以ROI很难以去量度和变现。 

汪明健5

企业转型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企业转型影响更大其实不是个人而是团队。立白拥有一百多人的IT团队,再加上外包的研发人员,达到三四百人。转型意味着要影响整个团队,只有保持团队的思想一致,才会提高效率,推动公司发展。在招新时,每次我都会向新加入团队的大学生提问:未来想做什么职业?职业路径是什么?怎么达到你的职业的道路?这其实是在不断的影响整个团队,使大家形成一致的语言,一致的产品体制,一致的方法论。那对于个人来说,在转型的过程中有两点影响。第一,从数字化浪潮的旁观者到参与者。企业IT要变成参与者,参与到数字化转型中去,从个人到团队、到企业的共同成功。第二,最关键的是从用产品到造产品。我们现在不是在用产品,而是开始造产品。“造”是很难的,这是对整个人转型的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选择。

汪明健6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从《演员的自我修养》的前言中摘录一句话“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的科学价值,在于它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性”。这本书的科学价值在于提高了方法,做演员有方法论,同样做产品经理或者是从系统分析师向产品经理转变也有方法论。通过方法论,带领团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少掉一些坑。从传统IT转向未来的产品经理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三点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第一点,自我认知边界的深度与广度要不断延伸。现在IT不能只谈技术,应该与业务高度结合,这迫使IT人员具备一定的商业洞察能力。在未来的企业中,IT人员可以和老板谈商业、讲业务、聊技术。

第二点,团队的高度协作化。立白在部署dodo+,两个月的时间从原平台全部迁到新的平台上。每三天和阿里沟通所有的进度、快速交付,无论是前端的业务分析,还是后面的应用架构、研发、测试、业务交付、数据运营。从项目型转变为研发型,团队高度协作化。

第三点,从项目交付到业务交付。现在的IT的工作是业务交付,交付IT产品后,需要管理产品的“生老病死”。产品不断的更新迭代,达到真正的业务价值目标,实现自我驱动和业务驱动。它可以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做版本规划,做运营问题分析,最终解决业务问题。

汪明健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