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消费电子巨头国光电器CIO吕岩,谈数字化“融专分”之路
2025-07-11  来源:CIO发展中心

本文根据国光电器CIO吕岩在“2025制造业数字化与AI赋能论坛”上的分享整理

吕岩.jpg

吕岩 国光电器 CIO

从个人职业经历来看,我的履历相对多元。2015年之前,我在零售和制造行业积累了十余年经验。自2015年起,先后涉足院线行业和互联网领域,现任智度科技与国光电器两家上市集团的信息化业务负责人。

2019年,我们收购了具有80年发展历史的国光电器,这家企业主要的业务有目前大家用到的知名品牌音响的声学代工,包括ODM,一些制造和设计,此外还包括电子产品的锂电池业务。同时我们还与国内造车新势力、合资车企开展合作,作为其声学设备的服务商。

在接手国光电器的时候,国光电器的资金链面临很大风险,而且这家企业错过了蓝牙音响、蓝牙耳机、有屏音箱的市场爆发期,很多人才也外流到竞争企业。由于国光电器有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海外业务,贸易战使其严重受挫,可以说数字化转型面临巨大的挑战。

吕岩1.png

2019年国光电器数字化团队仅有不到30人,而且开发只有一人。当时国光电器采用的是Oracle的ERP产品,数据库的权限已经给到了供应链,出现问题甚至都没有人找IT,而且服务商可以后台修改数据,当时存在很多系统问题、业务问题、管理问题。IT部门几乎丧失话语权。

在我看来数字化转型并非是颠覆式的,而是点点滴滴的进步,系统的逐个打通,孤岛的逐个击破。面对数字化转型困局,我们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策略。当然在6年的时间里,国光电器做了很多数据积累、数据质量的改善工作。同时我们也搭建了技术平台,且底层支持低代码。

当下国光电器的IT团队已经扩充到70人,且大部分是系统的开发顾问、数据顾问以及算法模型顾问。期间我们也积累了很多行业应用,像智能制造、智慧园区相关的都有涉及。目前国光电器在全国内建设了很多园区,东南亚也有很多工厂,近年来国光电器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

吕岩2.png

从系统架构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光电器除了ERP、PRM、WMS等相对成熟的系统,其余系统都是自研的。相对来说,国光电器的数字化需求很复杂,跨国工厂和公司很多,关联交易也非常复杂,所以我们的ERP系统通过送货通知、订单让供应商备货,我们按需取货。当然其中也涉及到很多改造,MDS、MRD、APS、OSD都非常复杂,经过改造以后,ERP对于我们来讲更像是一个过单记账系统。两年前,我们的MDS上线,从供应商准入注册到对账结算都换成自己的,MES系统也从三个系统转化为一个系统,去年我们还完成了IOT的建设。

吕岩3.png

在底层支柱上,我们打造了数据服务中台,建立了很多自研的报表,将数据、数仓、数图进行汇聚。业务中台包括交易中台、接口中台也于年初上线。过程中我们还将QMS换成自研的。此外LTC、PLM我们也是采用自建的方式,将项目管理与知识中心打通,并且通过企微进行互动。在财务共享领域,国光电器也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制度,司库管理和投资管理也做的很好。广告投放平台也是我们自己做的。协同办公领域,财务、人力、行政都是互通的。

我们的信息数据中心,基于标准流程落地,在内部打开AI知识库,可以问它有过哪些需求,涉及方案是什么,都能很快检索出来。而且大部分的审批流程,都需要按照标准进行,除非一些紧急事件。账号权限、后台数据都是留痕的,所以在应对证监会的检查时,我们也保证了合规。

吕岩4.png

由于想要打造数据闭环,所以各个系统之间的贯通性会进一步加强,我们采用统一的技术栈,所以IT部门的人员是基于同一条技术框架开展工作,这样既避免了信息对称带来的成本,同时也使得工具和技术更容易复用。

吕岩5.png

2021年,老板想要设立一个第三方数据供应部门,我结合之前的运营经验,建议老板建立一个数据口径部门,通过这个部门来发现数据质量的问题,保证数据的完整度、及时度、真实度、准确度,同时驱动业务部门提升数据质量,当然在做信息化的过程中,业务部门更加关注一些举极端案例、个性化案例、小概率事件。成立这样的部门后,从经营管理层自上而下入手,围绕各部门的关键KPI,极大的提升了项目落地效率。并且我们给老板、总经理、财务做经营看板的轮播,以数据驱动决策。

吕岩6.png

虽然我们做了系统的整合,但仅解决了信息系统的孤岛问题,并没有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由于我们是多维的网状组织,并且涉及到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所以今年开始,我们重点做人力的主数据治理。

关于AI,我们也做了一些务实的尝试。包括落地大屏,以及虚拟人等等。我们还做了专业指数,打造专业的对话入口,另外还有面向全员工的工具,由于AI本身是有幻觉的,所以我们也做了很多调整,目前国光电器在专业知识问答板块对于AI的应用效果还不错,也能够识别多种语言。

第二我们做了问数,像Chat BI,目前我们自己在做,作为过渡,未来可能会与一些合作伙伴展开合作,以带来更多能力提升。在生产上,我们生产的beats耳机的包装盒,就通过AI来识别logo,过去的做法一般是购买AOI设备,我们通过大量训练本地模型,采用一个小迷你机加上一个摄像头,就实现了流水线上动态的识别,原本几万元的成本降到了几千元。此外在听音岗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应用,过去通过人工来测试,不但对于人耳有一定损伤,同时每个人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所以最后我们通过训练模型,来摆脱主观判断带来的影响。另外在物流、视觉监控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模型。

吕岩7.png

经过多年的实践,最后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融、专、分”三字理念。融讲的是融合,当我们进入一家企业,面临企业的各种问题,要先试着融合进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专讲的是我们要把自己的专长,与业务结合起来,把每个领域的专业做好。分讲的是国光电器积累的解决方案,也会分享给各行各业的其他公司,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更多优秀企业,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产品,改善我们的业务。

吕岩8.png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