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身已动,行更远”,动向集团信息化建设之路
2013-01-20  作者:CIO发展中心 Shine Gong 

   管理思想是信息化的灵魂,业务模型是信息化的骨架,成功地应用才是信息化的根本。作为中国运动服装业的领先企业,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经历十年发展,从初创期的艰辛,到转变业务模式后的飞速成长,成功上市后的国际化扩张,到如今全行业调整的主动求的阶段,公司始终秉持着“身已动,行更远”的精神,通过高效SAP信息化实施管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化中不断快速调整,平稳前行,成为支撑企业不同发展战略阶段的重要基础。

 

 

动向CIO 刘学锋

  差异化的成本管理
 
  动向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国际运动服装品牌企业,创建于2002年,从事设计、开发、市场推广及分销品牌运动服装,主要经营源自意大利的Kappa品牌、日本领先的滑雪服Phenix品牌及旗下其它品牌。2006年,动向集团成为国际知名Kappa品牌在中国大陆及澳门的全部权益持有人,2007年10月,动向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08年公司收购在日本拥有Kappa及Phenix的PHENIX公司,掀开动向集团多品牌战略的新篇章。目前拥有KAPPA、Phenix、ROBEDIKAPPA、X-nix、inhabitant多个品牌,坚持时尚和专业并存,不同的品牌专注不同市场。
 
  动向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IT管理平台的支撑,从集团成立开始,信息系统就伴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步建立,在不同的阶段,有效地支撑着集团业务的快速变化。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有着十多年实践经验的刘学锋,于2006年就加盟动向集团,目前担任集团CIO,先后主导包括SAPERP在内的各项核心系统和公司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据悉,从近期的服饰行业分析也得知,动向集团凭借毛利润和净利润领先于同行业,有效成本控制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刘学锋结合企业业务模式的多样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差异化业务的成本管理:
 
  首先,在订单成本分析方面,主要侧重在订单直接成本、结汇费用、配额费用、通知费、保险费、代理费方面的管理。这一做法主要来源于企业国际订单业务模式,早在2005至2008年期间,动向集团有一部分国际订单业务,而国际订单模式的特色是必须按照每一个订单去结算,由不同国家的结汇、保险、代理模式,而带来的成本和利润率都不同。因此根据认真分析特性后,公司利用SAP系统,针对每个订单所产生的直接费用都进行细致分析,制定订单毛利率分析,将单独的国际业务作为利润中心去考核,实现精细化管理。
 
  第二,是原材料存货精细化核算,主要侧重在原材料库存管理和BOM面辅料需求量。动向集团是“轻资产”运作,坚持以终端销售、自主研发,重视设计和生产为主的品牌运作,除此以外的业务比如面料采购将采用外包,然而对于专业的产品线来说,原材料不仅成本高选择也十分严苛,因此做成本核算的时候,如果还采用粗放式管理,将实现很难控制。动向集团针对这些特殊产品,进行严格的存货管理和信息化核算,利用系统帮助实现精细化核算原材料和辅料。
 
  第三,是一般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大产品管理的销售、费用、成本分析。目前服装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遭遇巨大挑战。动向集团不再仅仅依赖于供应商,开始从一选、二选、打样到量产之前,做到二至三次成本核算,每一次成本核算都实现跟供应商无缝对接,将成本控制做得更加精细化。刘学锋强调说:“正是这些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更好地体现在目前SAP的管理过程中。”
 
  财务管理精益化
 
  在刘学锋进入动向集团之初,公司还没有上SAPERP系统,当时信息部面临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每月底完成旧财务系统与原ERP系统间的对帐,当时的财务管理还没法将费用做到精细化会计核算。比如用户在报销的时候只需要填写支出凭单,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只通过一张财务凭证完成,没有更细分的科目。
 
  2006年SAP系统上线后,既标准化公司财务流程,又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现在当用户填写差旅报销单时,需要拆分成住宿、交通等更细科目,做到有类可分、有帐可查、有票可循。通过系统使得财务管理不仅满足日常帐实核对、记帐,还通过对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损益方面的会计核算,实现订货会等各领域的精准核算收益状况。
 
  另一个纬度还体现在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上的理解及应用上,刘学锋谈到,前几年提到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很多公司的理解和做法只不过是多个部门代码,填写单据时有各自的代码,并没有完全理解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管理思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做。通过在SAP项目的实施时候,公司借力SAP顾问,将成本中心、订单中心、成本中心的先进管理理念在公司内大力推行。
 
  在整体公司战略的调整下,将公司分为很多BU,每个BU必须考虑每个业务单元和各自营收状况,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实现更精细化财务管理目标。现在公司高层已经看到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订单中心开始发挥各自价值。
 
  这种精细化还体现在对财务数据多维度的分析上,作为上市公司的动向公司,面临财务标准化的需求,需要三个不同纬度的报表,第一是必须符合香港上市公司IFRS要求的资产、收入、负债、合并、列报与披露的财务报表模式;第二是必须符合经营所在地的税务要求报表,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折旧、利息、税金、坏账)等;第三是内部管理的财务报表,包括销售渠道利润、品牌贡献率、毛利率、IT费用等。
 
  基于这些要求,公司提出不但满足上市和地方财务要求,也提出内部报表管理化,希望通过财务不同纬度的分析去看销售和渠道的业绩,将本地化管理的一部分订单进行转化,能够帮助业务更精准的分析和投放。同时,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细分化,通过分析数据背后的故事,提供公司管理层作决策的有效依据。
 
 
 
 
 
 
        IT预算管理
 
  当公司向各个部门提出财务管理精益化要求的时候,IT部门将如何去做。从IT预算方面来看,一般编制主要是资产和费用两方面,但以往的编制方式是将资产分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费用包括软件服务、硬件服务、通讯、宽带、弱电等。但这些指标只能模糊计算IT人员费用、IT服务费,无法细分到业务方面的IT服务和费用。
 
  因此动向集团采用更合理的方式,从业务经营的角度进行梳理IT预算。在资产方面,从SAP、OA、CRM各系统进行项目预算,对应服务销售、供应链、品牌等不同业务领域。费用方面也将这些系统分摊成业务和人均IT费用。
 
  刘学锋特别强调,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组织扩大,对系统的复杂度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某一个业务将无法通过单一系统来实现,需要多系统间的资源整合,因此单一预算制也将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IT预算应更趋向于业务方向去理解。
 
  信息化部门IT化
 
  在很多公司早期做IT的习惯,往往是只关注在不断的做事和记录过程中,因此常常因为没有合理的评估机制,出现IT实施结束但很难判断其收益,无法从系统数据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也丧失很多机会,看不到哪些投入是合理,哪些不合理。
 
  刘学锋说,很高兴地看到近两年来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到这些问题,CIO发展中心就讨论过很多关于IT价值、转型等话题,这对IT部门很重要。他认为作为高效的IT部门不能只花更多时间考虑信息化部门本身的工作和记录,还要经过一系列评估和检查机制,通过不断优化让IT的价值显现化,“我认为最终IT要做到的就是这几个字:安全、连续、合规。”
 
  对于动向来说,这几年也作了不断的调整,不断地去总结,回归到理性。在每年的核心指标中,将系统所有操作进行记录,并在业务运转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进行360度评估,管理者能通过评估结果客观地看到信息化后带来改变。据悉,从2010年的SAP和OA系统评估可看到,财务部门做费用凭证的员工数较项目前减少了1.5人。
 
  另外,过去面对各业务部门提出的各种需求,只要是优化流程和效率的项目,IT部门往往只能接受而很难讲不,自从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将业务和公司高层关心的问题,分析投入产出比,关注未来收益,有效提供决策分析,才真正实现管理IT化,通过IT系统把企业价值量化体现出来。
 
  前不久CIO发展中心论坛上提到一个话题:IT预算不断缩减,IT部门该如何去做?刘学锋谈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绝对值上有些缩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IT费用并不是在缩减,而是要花在更加合理的能够带来收益的方面,用在对公司经营和竞争力都有收益的地方,这些方面各公司老板从来都没有缩减的想法。
 
  谈到在上线SAP项目过程中的总结,刘学锋深有感触地讲到三点:首先,“SAP上线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当现在看到这句项目启动的标语,他心里还是很激动,真实地展现了自己经历六年的深刻感受。其次,他十分认可SAP是个精益化的平台,能带给企业管理提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带给企业和团队不断冲突和磨合,也是需要将来准备上SAP的同行们慎重考虑的问题。
 
  第三,All-in-One是一个梦想,梦想总是个人的想法,很多时候是无法提及的。在实施SAP之初,刘学锋也怀着这个梦想,希望用SAP将企业IT全部整合。但现在统计下来,公司IT系统全部在SAP上的只有30-40%之间,更多的还是要依赖周边的系统。因此,他认为大力驱动SAP的企业是很可贵的,但作为企业负责人去选择系统的时候,更多的是理性,找寻适合自己企业业务模式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