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专注精深,质量决胜
2013-03-08 作者:CIO发展中心MaxTian
大中小
【CIO发展中心独家】连续九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2012年实现32%的业务增速、完成服务交付收入超过1亿元;对SAP软件销售的贡献增长170%;2012年新增36家直接客户,包括国美、康师傅、老百姓大药房、实创装饰和中粮肉食等大型企业;成功客户累计260家……不同凡响的业务指标,增加了我对达美信息的好奇和敬意,也更加期待元宵节后对达美联席CEO刘涛先生的专访。

达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席CEO刘涛
尚都北塔的十二层,达美北京占据了几个区间,装修风格简捷、明了,既有科技感,也有咨询企业的专业气息,能看到不少员工在工作,专业、安静、有序。刘总刚刚结束了之前的项目质量评审例行电话会议,采访就在他的办公间里开始,话题从公司的建立说起。
见证中国企业信息化之道
达美成立于2004年初,从最初十几个人的团队,在短短九年之间,迅速成长,超越国内同行,展开与国际巨头的角逐,可谓称得上是异军突起了。在刘总看来,当时之所以能超越很多其它同行,主要还是得益于一个原因:那就是达美的优质服务,服务上去了,自然会赢得客户。
达美的发展历程,是国内企业信息化的最好见证。2004年前后,最早的一批ERP项目刚刚在国内实施成功,行业内出现了不少负面的评价。有人甚至由此断言,ERP是个泊来品,对中国企业未必适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人不再关注这一领域,直到几年后,ERP、CRM(客户关系管理)、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等信息化应用在国内企业界出现爆发式增长,大家的目光才又重新聚焦于此。无论是软件厂商、咨询服务商、还是早期的信息化用户,都经受住了漫长的市场考验。
对于这段历史,刘总认为,最初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挫折和现在的成功,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原因有三点:
一是大家观念的转变和成熟。早期ERP项目实施,无论是软件公司、实施企业、用户还是行业人士,对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认识都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这也是当时国内的发展环境和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的步伐刚刚迈出,大家更多谈论的还是一些具体的数字指标,而非企业战略、业务流程和信息规划等,对非量化指标和依靠信息化建设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前所未闻。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关于对ERP项目的悲观失望,就很自然了。事实上,早期实施的企业中,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都是负面的。只是大家在如何评判上出现了过多的偏差。随着行业人士的精心耕耘和有识之士的摇旗呐喊,更多企业以亲身经历,体验信息化的酸甜苦辣并从中获得收益,这才带动了行业观念的成熟,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是效益驱动。企业是讲究效益的,不会做花架子工程,只有通过信息化获得了收益和回报,才会愿意不断地投资,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建设。国内企业中,正是由于联想、海尔、李宁、特步等企业在投入信息化建设时获得的巨大成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带动了其它企业的跟进。有了这些灯塔企业作样板,后来达美与很多用户企业的交流中,领导谈的大多不是要不要投入到信息化,而是如何把这件事做好,管理层对信息化的理解也非常深刻。时至今日,很难想像苏宁、国美电器等企业,如果离开一套好的信息系统,其业务能否正常运转。
最后,企业信息化的目前的成功,也是行业市场不断净化和成熟的过程。最初的企业信息化行业鱼龙混杂,软件厂商和服务商在技术和业务水平上参差不齐,有一些失败的例子不难理解。经过大浪淘沙,那些不能深刻理解中国市场、无法提供优质服务、缺乏远见和长远投入的软件公司、服务商和个人,都会被淘汰出局。这也是行业日益成熟,用户更加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理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内和国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大不相同,对用户的项目交付,也有重大的影响。国外公司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内部有较为严密的流程和制度,部分国内公司则相对薄弱,更多依靠管理者的能力,这对企业的信息化实践和项目实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国外公司针对每个项目都有风险控制、管理体制和预算体制,一旦发现项目的风险过大就会适时终止,较好地控制了实施公司的风险,但在操作上相对比较僵化,也容易给客户留下半截子工程。国内实施公司则较多地依赖项目组本身,如果项目组尽责则质量好,反之就难以成功,这是项目的风险所在。
为了克服这样的难题,达美从一开始就很强调自身的体系建设,成立了包括项目管理办公室(PMO)、技术解决方案办公室(TSO)等保障项目质量、提升技术水平的专业服务部门,建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和分享体系,以及内部管理系统和DSAP达美项目实施方法论,确定了每两周一次的质量评审机制。通过体系化的建设,使达美在专业技术和交付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保留了本地公司在客户实施中的灵活性,实践中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
"在竞争激烈的SAP实施行业,达美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局面,既有我们的科学的管理作保障,也与我们特殊的文化基因密切相关。我们从上到下都在贯彻"专业、诚信、创新"的公司文化,以及"质量至上、客户第一"的服务宗旨。正是这种"专业和创新"的精神,使我们能够更专业、更高质量地实现项目交付,赢得新的客户。达美以自身的努力向用户证明,本地化并不意味着低价和低质量,达美人通过加倍的投入,让客户们亲身感受到了高水平的服务。"谈到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刘总颇有感触。
的确,如今在国内的SAP行业,只要提起服装鞋帽行业,大家立即会想到达美,这与达美多年来在该行业的开拓和积淀密不可分。很多用户认为,达美通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法,灵活适用,而具有前瞻性,"质量至上、客户第一"的服务宗旨,也被多数用户所认可。
刘总坦承,作为联席CEO,他清楚地认识到服务行业口碑的重要性。许多同类企业正是由于个别项目的问题,遇到了滑铁卢。达美从这些反面教材中受到启示,狠抓质量关,要把"质量至上、客户第一"的服务宗旨,贯彻到每一个员工。这些年,达美曾多次帮助客户,扭转其几近失败的项目部署,靠的就是强大的专业能力和为客户服务的精神。这也帮助公司赢得了很多新的客户。
走在技术和业务创新的前沿
目前,达美在中国服装鞋帽行业拥有最多的SAP实施案例,涵盖纺织、面料、成衣和鞋制造、品牌、零售等各业务链,也包括了男装、女装、童装、内衣、运动、休闲、户外等不同的细分行业。客户的需求既有个性,也有共性,需借鉴同行业的领先经验。达美结合了SAP最佳业务实践、达美行业经验和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的交流,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的业务方案。同时,针对一些共性的东西,达美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预配置和预开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够大大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和项目实施中的人天投入,帮助企业获得后发优势。预配置模块、个性化方案和标准化实施方法论互相结合,构成了达美的服饰行业解决方案。
刘总认为,随着企业用户对核心信息化系统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信息化进程中的新一轮探索。大数据、系统升级、数据归档、权限与合规、推广应用、深化应用、协同应用等等,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新问题。大数据管理、商务智能、深化应用、协同应用、运维外包等相关领域,是当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等,正在对ERP和其它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和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达美的用户中,特步和KAPPA已经开始采用大数据技术和SAP的HANA平台来建设其商务智能分析平台,实时分析数据和快速掌握市场情况,还有一些其他企业,正在应用物联网技术改善其ERP建设。
在刘总眼里,信息化项目的成功,从本质上取决于项目管理方法而不是技术手段。技术的发展会为项目实施带来新的内容,但不会改变项目的本质。具体操作中,包含大数据、商务智能等在内的信息化实施方法,与传统的ERP项目的实施会略有不同,达美的实施方法论DSAP,正是在这种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
与用户共同实现二次腾飞
话题转到达美和CIO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时尚零售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调研》,刘总表示,该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把握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支持,调研结束后,双方会共同发布最终的行业报告,并开展相应的发布活动。
2012年的中国服装鞋帽行业,库存压力成为大家的中心话题。刘总认为问题有点夸大。威克多、探路者、安奈尔等许多企业在2012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库存压力的困扰,是部分业务模式演化的一个阶段。守得云开见日出。采用同样的方案,有的企业发展很好,有的不理想,也不代表方案或行业的传统模式遇到了瓶颈。关键阶段,IT创新更加重要,但也需要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技术创新的协调。
采访最后,刘总谈到了达美最重要的资产:一是九年来积累的260多家满意客户;二是达美价值观熏陶的团队。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是达美成功的关键,然而千里长堤,毁于蚁穴,客户的信任可能会因为一丁点的失误,在转瞬间毁掉。正是出于这种忧虑,今天的达美,即便已经是中国SAP实施的顶尖团队,也要持续努力,才能在竞争对手的不断挑战中保持领先。正因为如此,达美高层将2013年作为公司的"质量年",下大力气提升质量管理力度和客户满意度。用刘总的话说:"未来的SAP实施服务市场很大,达美也有了较好的基础,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最大的挑战将来自达美人自己!"
(来源:CIO发展中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