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对话Gartner:于全球CIO调研报告中发现企业数字化新机遇
2021-01-13  来源:CIO发展中心

陈勇.jpg

Gartner研究副总裁 陈勇(Owen Chen) 

身处于一个变化越来越快、变化无处不在、变化难以预测的VUCA时代,数字化转型一时间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因此CIO(首席信息官)在各大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企业内部的组织优化和效率提升,还是外部的集成合作、资源共享,都需要CIO去带领IT团队去规划实施,未来企业的IT建设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前行,怎样发现新的机遇,值得探索。

本文通过采访Gartner研究副总裁陈勇(Owen Chen),从Gartner全球CIO调研报告中的中国区数据出发,深入解析疫情影响下的企业发展现状,同时从企业战略、IT、客户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2021年新的市场机会,以助力企业实现更加快速且高质量的发展。

一、两个重要结论

数字化转型加速。2020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我国经济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新冠疫情并没有阻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加快了数字化转型。

从数字化的成熟度来看:在数字化初始阶段,10%的企业已经有了数字化的愿景、10%的企业已经开始设计数字化的解决方案、32%的企业已经开始交付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在数字化成熟阶段,19%的企业数字化已经拓展并推广、29%的企业数字化已经在优化和收获的阶段。从调查数据来看,有一半的企业数字化已经成熟了。当然,这是基于企业对自己的评价。

陈勇1.png

CIO的地位在企业当中有所提升。原来CIO在企业中属于支撑型、辅助型的地位,而在新冠疫情中因为CIO帮助企业在这样困难的时候保持正常的运营,体现出了IT对企业的价值,所以CIO在企业中的地位明显的上升。

从CIO的汇报对象来看:在中国87%的CIO向CEO或者是组织的最高领导来汇报,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有的向CFO,或向COO汇报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CIO地位的提高。

陈勇2.png

二、新冠疫情对商业模式带来的影响

IT预算有所增加

从调查结果来看:IT预算增加了5.3%,该数据高于全球平均的2%的。全球的GDP在下降、在负增长的情况下,IT的预算还能够正增长也相当不错,这充分说明IT的作用是得到认可的。 

多数企业业绩持平或增长

分业务领域来看:大概45%的企业认为员工工作效率更高了,45%的企业认为业绩“做的更好了”。此外从“购买者是否更愿意购买我们产品了、利润、长期生命力”几个维度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因为新冠疫情做的更差,反而有30%~40%的企业做的更好。

新冠疫情并未颠覆企业商业模式

基本上企业并没有因为新冠疫情造成商业模式根本性的改变。可能只有一部分的改变,所以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有一些改变的企业较多,但是这个改变不是颠覆性的。

新冠疫情并未促使企业调整总体战略

因为商业模式没有颠覆性的改变,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没有大的调整和变化。可能一些企业有一些小的变化,26%的企业是中等变化,大多数企业是中等以下的变化。

远程工作需求并未出现激增

关于远程工作的情况:这个数据是中国和全球差异最大的一个数据,全球“远程工作”增加的比例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而中国只有百分之五十几,中国远程工作的比例增加是比较小的。其中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新冠疫情控制较好,较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所以对于“远程工作”的需求不像海外那么大。另外可能是受到“企业文化”和“不具备远程办公条件”的影响。

增加数字化渠道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有90%的企业增加了数字化的渠道,通过数字化的渠道和客户进行交互,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易活动,这个是比例是非常大的。

消费者需求变化显著

90%的企业认为它的消费者将会需要更多的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的服务,68%的企业认为疫情结束后它们将会产生新的客户,52%的企业认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会有新的市场需求等等,直观来讲就是企业认为需求方会有更多的需求。

供应链断裂

客观来说,新冠疫情造成了某些企业的供应链断裂。为了应对供应链断裂产生的问题,很多企业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把一些工作、分销渠道从供应商那里拿回来自己做。有些供应商甚至还准备了“备份供应商”。

数字化创新投资增加

至于投资:55%的企业表示会增加数字化创新的投资,这个数字与全球相比,中国的比例相对较高。

三、新冠疫情对IT领导力的影响

CIO影响力不断提升

因为新冠疫情,CIO与业务的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很多企业CIO和CEO的交互也在增加,达到84%。CIO在宣传IT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业务领域的了解,给业务部门的领导提出相应的建议,可以看出CIO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中。

IT工作优先级提升

从数据结果中不难看出:很多企业能够确保IT的工作和业务的优先级相吻合,能够利用新冠疫情的机会来改变IT文化。新冠疫情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很多CIO也利用这样的机会使IT更加敏捷。

特殊时期加大IT投资力度

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会投资IT工具、IT基础设施。这些投资是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做出的,但是疫情的硝烟逐渐褪去后,相关的投入可能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产生变化。

未来企业将加大科技相关的投入

多数企业会在AI、BI、云这些领域加大投入,而在其他很多方面会减少投入,比如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鲜明的对比:比如云几乎就没有企业会减少投入,说明很多企业还在“上云”的路上。对于ERP,17%的企业会减少投入,这也是比较大的比例,只有3%的企业会增加投入。总体来说企业可能会减少传统科技相关的投入,而把投资转移到数字化新科技的投入上。

四、深度对话

记者:根据调查反馈,中国的CIO正在将其投资从传统技术转移到数字技术。这种比例大概是多少?传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投资占比变化在什么样的范围?具体来看数字技术的投资上,中国的CIO更看重哪些方面?

陈勇:我们没有拿到具体的数据,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是:IT总预算里面有多少钱是用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上、有多少钱是用在使企业能够增长上、还有多少钱是用在创新上面,用我们的术语称作“RGT(正常运行、增长和提升)”。原先的比例大概是6:3:1,而现在可能是6:2.5:1.5,甚至有些企业不止1.5可能在2,也就是说后面一部分的比例在增加。原因基本上是因为创新,所以可以大概理解为数字化技术的投资在增加。 从技术角度来说,CIO看重的主要是AI、BI、机器学习,还有中国特色的IoT。国外的企业会在“安全”、“远程工作”方面投入更多。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叫作“中台”,“中台”其实不是一个技术,而是一个理念。所以在投资方面,很多中国企业想要投资中台。这是中国和国外比较明显的一个区别。

记者:数字化方面,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的优势和短板分别表现在哪儿?您有哪些建议?

陈勇: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优势之一是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高,而且白领阶层拥有智能手机的比重也很高,此外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是并不落后的。至于短板,我认为“云计算”普及的程度,可能至少和欧美相差两三年,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基础的技术,比如芯片的设计制造等,我们还是需要花点时间追赶的。 从业务的角度来讲,我们同样具备一些优势,比如: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快递成本比较低、学习动力较强、愿意改变的文化等等。对于国外来讲,比如日本这一类的国家,可能不是在做改革的工作,所以相比于我们,他们对于“改变”的接受程度更弱。同时,中国企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缺乏人才。大多数人才都被互联网公司吸引了,造成传统行业要做数字化改革却无人可用、进而拖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记者:报告中显示中国的CIO在公司管理团队中的比例小于全球范围,大部分只是向CEO汇报工作,而不参与管理。疫情出现促使CIO抓住时机,利用自身优势来获得一席之地。CIO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获得应有的席位呢?

陈勇:CIO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利用新冠疫情来呈现出IT的价值。只有给企业带来价值,才能够在企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呈现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真的创造出来实在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把创造的价值呈现给大家。呈现价值最好的方法是用数据说话,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第二个CIO应该去做的,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利用当前的契机,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现阶段国企正在做“十四五”规划,IT层面也在做“十四五”规划。好的规划能够帮助企业长期发展,因此CIO要积极的参与而且要影响到业务部门,帮助业务部门制定一个计划,让业务部门认识到科技已经改变了企业做生意的方式,所以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科技。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IT能够做些什么,CIO一定要看到这一点。 第三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包括几个方面:(1)提升CIO自己的能力以及对业务熟悉的程度。(2)CIO要考量IT运营模式是否能够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只有自身能力提升了,才能够帮助到企业,得到业务的认可,才能够在业务的管理团队中取得一席之地。 

记者: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和减少只相差5%,未来长期来看会有什么差距更大的变化吗?

陈勇:基础设施投入这部分数据已经保持了3-4年的时间,有些企业会增加、有些企业会减少。此外,基础设施投入虽然在减少的过程中,但是它仍然是企业支出最大的一个部分。中国企业大概有一半的支出是花费在基础设施上,剩下的可能是20%软件开发、20%软件维护,以及10%IT的管理等等。也就是说,虽然有很多企业的IT基础设施支出在减少,但是减少的过程是缓慢的。

记者:CIO做2021年规划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陈勇:我认为CIO在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目前来看,基本上有两点最大的不确定性:

1.地缘政治的影响:虽然特朗普败选,但是美国民主党执政也不一定为我们带来益处。2.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到底新冠疫情会持续多久仍然是个未知数。 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未来,制定规划就比较困难,因此CIO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考量。目前美国大选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了,新冠疫苗也陆续接种,所以相对来说现在比三四个月前情况略有好转,但是仍然具有不确定性。CIO在制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企业重塑竞争优势,主要有两个方向:产品升级和客户亲密。但是不同的企业可能会制定不同的方向,作为CIO,在制定战略的时候要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抓住IT的工作的重点。

记者:报告中有一个结论是从数据中心转向“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也提到40%的企业要扩建投资数据中心,这些转向或者不转向的企业有什么特点?是否有这些企业数据中心规模的统计?

陈勇:从“数据中心”转向“云”是大的方向,但是具体到某个企业或者某个行业,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金融行业可能不太愿意上公有云,它可能会上私有云,甚至于不上云,这是因为监管的要求或者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另外一些企业可能不认为“云”是必须的,因为“云”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需求的波动,这些企业的需求可能波动不是特别大,在可控的范围中,所以他们暂时没有需要。不同企业一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总的趋势一定是从基础设施转到云。 

记者:数据显示“机器学习”和RPA投资增加,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陈勇:按行业来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投入,金融行业是走在前端的,零售、媒体等也会走在前沿。从应用场景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一个最显著的差别就是“人脸识别”。中国使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企业中,大概有一小半使用了“人脸识别”,而在国外几乎没有,当然这可能和隐私、法律法规有关。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RPA技术的应用并不特别也不新,不限定于某一个行业使用,它适合所有行业,尤其是需要操作员在电脑上手工操作比较多的这类企业,往往这一类的操作都是可以自动化的,因此比较适合用RPA的技术。在我看来,RPA技术最近开始流行的原因,一个是该技术的逐步成熟;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人无法工作,所以用机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