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数字化过程中如何与业务融合、赋能产生更高的价值
2024-05-13  作者:孙肖肖 来源:CIO发展中心

本文根据福田康明斯IT高级经理刘元福在CIO发展中心组织的“寻访灯塔工厂 走进福田康明斯”会议的分享整理

数字化的出发点是利用数字形式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和实际业务分化的现实,数字化更好地落地、为实际业务赋予更高的价值是其意义所在。在CIO发展中心组织的“寻访灯塔工厂-走进福田康明斯”活动中,福田康明斯IT高级经理刘元福做了福田康明斯数字化实践专题讲解,以下为分享实录,内容略有删减。

刘元福.png

刘元福 福田康明斯IT高级经理

大家好,我是福田康明斯的IT经理刘元福,很荣幸能给在座的各位新老朋友,介绍福田康明斯(下文简称福康)的数字化实践。

一、构建数字化生态

在建厂伊始,福康对自身的定位,是希望成为全球的轻型柴油机生产基地,并于2008年正式投产。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自身业务的成熟与发展,福康的业务也做了整体的转型,从原来的成为发动机生产基地的定位,变成了成为世界动力解决方案领导者的期望。我们希望为终端市场用户,尤其是商用车企业,提供动力解决方案。围绕着这样的大背景,我们在做数字化的建设工作。

福康业务属于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建设也是循序渐进的,最开始以信息化为主,夯实基础建设之后,进一步做IT转型,进而开展数字化工作,现阶段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并行。同时,努力使数字化建设与业务做深入的结合,如IT和OT融合、与智能制造数字化融合、与产品工程融合、与客户服务融合、与质量融合。目前有了很多与数字化相关的融合之后的场景、业务模式以及应用解决方案。

福康数字化的总体思路,是围绕着公司要转变成为动力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愿景,让数字化参与到公司的整体主营战略中,同时构建数字化生态,把供应商、仓库、OEM主机厂、经销商、服务站、客户等上下游联合到一起。以前,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往往是企业之间的,随着福康的业务定位调整,希望能借助数字化的方法,把与上游的协作、给下游的支持做好,做好终端的车辆匹配,最终服务好最终端的车辆的用户。

二、围绕价值的IT转型

谈到福康的数字化,有几个重要的IT转变,需要详细介绍一下:

刘元福1.png

1、服务

可以说,早期福康的IT工作状态,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业的运维型IT,很被动的IT,其KPI是维持产线系统的稳定。过去我们定IT项目时,目标是在规定的预算范围、在确定的时间内上线,而不是以业务目标达成、在业务侧创造什么价值为目的。业务结果跟IT没有太强的关系,所以IT很难融入到业务当中创造价值。

基于被动的局面,福康的IT开始做自我转型,希望能够把自身的价值真正融入到业务价值中,从运维型转为服务型,转变成主动服务型的IT,最终也能创造价值。

我们希望能够为业务提供专业的IT解决方案。因为只有创造了业务价值,我们所有的价值才能体现。所以,我们IT的工作开始转型,IT的目标变成围绕业务价值、终端价值。

我们要把IT目标跟业务目标统一,实现业务价值的同时,大家分别做专业的事情。IT可以去学习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业务可以把价值目标、业务流程梳理清楚,同时负责最终的目标达成和价值落地。

在这里我们有个小的调整,是在做IT项目时,往往是以双PM的形式:一个PM是ITPM,一个PM是业务的,ITPM是保障能够提供解决方案以及顺利实施,业务PM是负责对内向上汇报以及目标达成和价值落地。

2、敏捷

敏捷是一种很好的IT工作方式,能够快速的满足业务需求且看得见效果。这些年我们尽量避免一开始做大而全的系统,主要因为这类系统对业务、对IT、对市场上的技术考验都很高,即使考虑的很完善,但是当我们做完这个大项目时,可能业务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尽量在做敏捷的形式,将很多东西打散,打成小的需求,哪怕是再小的,只要有价值,也可以做成小流程,将其做成很多的小模块。当这些模块或者业务发生变化,也可以迅速调整。

3、务实

我们追求IT项目的落地,同时充分考虑使用体验。做系统的时候功能需求基本上都能满足,但是系统最后用不起来,往往是因为体验不佳,所以我们很关注业务实际,关注用户体验。

4、创新

持续创新,这是IT要做的。我们很注重研究和储备外部的,无论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还是其他的智能制造相关的技术,包括AI等。很多时候我们业务模式的改变,其实是来自于技术的改变和应用,很有可能是我们把外部已有的技术跟业务现场做了更好的结合应用。

三、数字化转型方法

大家讲数字化转型实践,往往会讲怎么转型,个人认为有两种路径和方式:

刘元福2.png

一种是从大到小。比如公司有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整体达成了一致,要开始大规模的投入,这个时候肯定要从上到下,围绕自身的经营战略去做整体规划,然后构建整个业务图谱,然后再去做具体的项目实施。

另一种方式,是在最开始大家对数字化甚至智能制造还心存迟疑的时候,是没法做完整的规划的。这时可以从点去做:找到业务的最痛点,做数字化结合,或者是智能化改造等,只要能解决痛点,一定会带来价值。无论是参与人还是其他部门,都会感受到数字化给业务带来的改变和价值,然后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参考。同时,这里有几个很关键的点,觉得有必要和大家探讨一下:

人才培养:讲到数字化转型,大家习惯性认为,是一把手工程,这个没错的。不过,个人觉得一把手只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另外一个关键的必要条件,是专业工程师的参与。因为大多时候,一把手关注更多的是宏观层面,而专业人员会聚焦在具体执行层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日常业务中需要对专业人员给予充分的尊重与重视,很多价值的创造,其最初就是因为数字技术跟专业人员做的结合,然后在业务场景产生了落地、创造了价值,并不断优化。

预算支持:不同企业的生产模式、业务复杂度不一样,大家对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和期望,都会有差异。但是数字化一定是需要有持续的投入,因为业务在不断地变化,信息化、数字化也需要不断的去做很多适配和调整。

技术应用:做数字化,我们要充分拥抱外部的技术、应用场景和案例,这些往往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甚至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变。

四、数字化转型战略核心

我们在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对整体工作做重新审视,重新梳理公司内部自身的战略定位,以及数字化的匹配,最终确定了福康要成为动力解决方案领导者、提供者的愿景。围绕这一愿景目标,我们把客户服务、产品、世界级供应链和质量,作为数字化转型战略核心和优先级:

客户支持:以客户为中心,追求卓越;利用领先技术为客户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成为“智能引擎”解决方案包的核心元素,高效有效的业务开发、产品规划、价值包导入;

世界级供应链和质量:追求产品零缺陷,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完整追溯。

刘元福3.png

五、案例分享

下边我换到业务的角度,用几个案例,来分享数字化转型与业务结合的成果,分别从客户服务、产品、质量、制造这几个角度来展现。

案例一:车联网客户服务中心

车联网客户服务中心,能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大屏展现,然而它背后的故事,却是福康通过车联网数字化做出的服务业务的转变。

众所周知,商用车发动机最终的配载是货运车辆,过往的场景是,货运车辆出现问题后都是司机首先知道车坏了,然后再打电话联系到我们的后台,后台再去进站、去维修、去处理,这一个业务流程属于被动地去接受。然而,商用车跟乘用车不一样,商用车是生产工具,一旦故障,就没有办法继续生产了。所以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司机或者物流公司,影响客户的收益和生产连续性;而且往往一次还不一定能解决,非常被动。

福康基于车联网数据,做了以下实践;

首先,是对车辆的状态进行实时跟踪。当发动机报了一些码,我们收到之后,会做组合的判断,如果认为是遇到了问题,热线会第一时间联系终端用户了解情况,并告诉他现在应该怎样应对,他可以自助处理,还是需要开到服务站去维修,这样我们就变被动为主动了;

另外,我们更延展的做了一些探索,针对特定场景去做预防和预测。当发动机达到一定工况时,我们监控到之后,会提前去做预警。比如未来四个小时后,发动机可能会限速限流,我们在四个小时之前就联系司机,告知会遇到的风险,询问是否在运货运输、大概还有多长时间、中间是否可以停顿去进站维修等,如果不能维修,看看有没有办法远程延续一段时间等。

基于以上探索,福康的主动服务已经占到进站服务的90%,主动服务的一次性维修通过率达到了96.8%;同时还减少了大概40%的不必要进站,这个40%的减少,真正落实到对客户终端的节省出来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就相当有价值了。我们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满意度也提升了,购买力自然会提升。

案例二:工况分析

基于车联网和自身数据,在产品方面我们做了工况分析。以前的柴油或汽油车发动机的标定升级是很慢的,往往需要终端用户去适应车,因为商用车比乘用车复杂很多,涉及拉货的种类、物流、道路、气候、地形、载重等,所以设计出满足不同工况的发动机是很难的。

现在我们根据车联网和数据,来调整设计、调整程序,让发动机更适应运输场景,最终实现发动机定制、油耗更低、更好地满足实际的产品应用场景。

案例三: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们把发动机的全过程的所有数据整合到一起,方便做好售后及追。当售后市场出现了问题,我们把发动机的序号输进去,能看到这台发动机的信息,即找寻变化点,看产品有没有发生过变更。如果断定问题跟变更有关系,就进一步排查变更影响有多大。这样我们能快速采取措施,把没有生产和在生产的停下来,销售出去的如果有问题就召回,做到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管理。

刘元福4.png

案例四: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是我们在质量管理方面做的一个很好的实践。对于质量,福康要求实现零缺陷,包括两方面,一是一次性把数据做对,二是追求质量问题越来越少。

要想实现这些,首先我们得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并不难,福康文化是每个人都是质检员,并且有鼓励机制,大家都能发现问题。难的是记录问题并推进,所以我们把记录问题的流程融入到手机端,当员工(非专业人员)遇到问题时不做任何判断,只要觉得是问题就线上记录,然后由专业人员去判断,并按标准流程去传递、让事去找人。

案例五:机器视觉与自动化控制结合

在视觉检测方面,我们有一套无代码化的视觉算法平台,又把视觉检测跟产线自动化做了深度结合开发。这里我觉得有两点结合比较好,第一点是我们的视觉平台,解放了自己去做视觉模型的时间;第二点是真正落地在产线上、并很好的使用起来。

案例六:产线平衡

福康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产线上需要把发动机的整体生产过程打散成最小作业单元,形成流水线作业,因此,生产速度往往是由最慢最耗时的单元决定的。

我们通过产线的数据去做自动的分析与平衡,找到每种机型的生产节拍及限制因素。在此背景下,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在没有大的产线改动的情况下,小时产出从22台提升到32台,瓶颈从170秒降到105秒。

刘元福5.png

当前,我们也在构建福田康明斯的业务生态,同时也在围绕自身业务做产业数字化,帮兄弟企业去做了实施和输出。未来,希望像福康一样的制造企业,在数字化之路上,能充分发挥IT的作用和价值,为实际业务带来落地的价值。

刘元福6.png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