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数据中心布线方式解析
作者:机房3602012-08-15
布线方式是数据中心规划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布线方式的忽略,往往体现了数据中心规划的盲目和混乱;反之,重视研究布线方式的各种条件和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综合布线。
OA厂商办公系统技术性能对比
作者:机房3602012-08-15
面对性能不一的OA系统,以及OA行业普遍存在的OA项目成功率不高、实施后缺乏有效引导等问题,CIO选型的压力有增无减。为了帮助CIO顺利选到合适的OA系统。
企业的IT架构日趋复杂
作者:机房3602012-08-15
虚拟化分很多种类,但在数据中心管理当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了。二者概念相似,但属于不同的技术。服务器虚拟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设计。
虚拟化成趋势 谈中小企业虚拟化建设
作者:机房3602012-08-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在加强,世界各国市场的地理界限越来越淡化,经济活动受地理和时间的约束也随之减少。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国际互联网。
大数据交付的7个步骤
作者:机房3602012-08-15
首先,他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大数据。如下是我如何定义大数据这一概念:
九种行不通的IT安全做法
作者:网界网2012-08-15
大多数IT安全产品和技术并不能提供其广告中宣传的那种安全保护水平,使我们面临着比想象中更大的威胁。并且,传统IT安全主要采取鼹鼠战术(引申意思是监视与打击)来处理。
XaaS时代降临:云服务爆炸式增长
作者:2012-08-15
Gartner:云时代被过度热炒的各种概念总览
作者:网界网2012-08-15
Gartner最新报告称,云计算是一个被高度炒作的术语,但在这种炒作背后,也给云行业的某些技术带来重大利益,也使其中一些围绕云计算的术语成为流行语。
大数据的五大神话
作者:机房3602012-08-15
尽管大数据正在被广泛的讨论,目前看来,其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谜一样的神话。事实上,围绕大数据的误解似乎已经达到了神话般的境界。如下便是五大神话。
大数据为啥火的这么快?
作者:CIO时代网2012-08-15
一桩桩争夺大数据制高点而展开的并购案,一个接一个轮流发布大数据战略的IT厂商,还有那一场场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各种研讨会,无一不在宣告。
数据挖掘在中小企业CRM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互联网2012-08-15
CRM中应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就是把成熟的数据挖掘技术手段,应用到企业的具体问题上,以描述和预测客户行为创建模型,通过与信息、通信等多种先进技术的融合。
实现潜在大数据交付的七个步骤
作者:互联网2012-08-15
大数据趋势代表了不断变化的处理大量数据的需求,需要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而不一定是老一代的数据库处理方式。那么,企业开始与大数据打交道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未来虚拟化技术将迎来十一处改进
作者:CIO时代网2012-08-15
硬件和软件供应商现在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各种层面的虚拟化技术。这包括系统供应商、操作系统软件供应商、数据管理软件供应商、应用开发供应商以及应用开发框架软件供应商。
传统存储面临挑战 惠普提供保障计划
作者:企业网2012-08-15
数据的存储与快速存取成为多数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惠普适时提出创新存储技术,利用其双倍加速虚拟化保障计划帮助客户提升存储的容量,同时利用固态硬盘。
揭秘“大数据”走红背后的故事
作者:企业网2012-08-15
那一个个关于大数据的传奇故事,一桩桩争夺大数据制高点而展开的并购案,一个接一个轮流发布大数据战略的IT厂商,还有那一场场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各种研讨会。
传统存储面临挑战 惠普提供保障计划
作者:企业网2012-08-15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存储与快速存取成为多数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惠普适时提出创新存储技术,利用其双倍加速虚拟化保障计划帮助客户提升存储的容量。
“中国云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作者:CIO发展中心2012-08-15
“中国云基地”项目旨在引领全球云计算的潮流,推进我国云产业的发展,占领云基地的制高点。“中国云基地”项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三、百、十”。
磁盘备份成焦点 存储市场风云变幻
作者:企业网2012-08-15
EMC一直希望磁盘备份能够取代磁带备份。在之前,EMC推出了DD990,宣称将进入磁带的最后一个领域——归档。而在上周,EMC又推出了一个虚拟磁带库产品——DLm8000。
存储不再是硬件那些事儿
作者:企业网2012-08-15
整个IT世界都在面临一场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硬件设备制造商转型成为软件服务供应商。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存储行业或许也将卷入。
SSD制造商认为目前SSD售价远高于进价
作者:企业网2012-08-15
SSD制造商STECCEO认为SSD目前的价格过高,这阻碍了SSD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以及在企业级市场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