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CIO • 智囊团 | 数字化时代,企业选择单一成熟软件还是组合抑或是自建?
2021-05-10  来源:CIO发展中心

对于甲方企业来说,数字化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促使企业传统业务的颠覆和升级,因此数字化转型应当以业务转型升级为目标。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应当将视角重点放在业务和商业模式的设计上,数字化技术应当为经营和市场服务。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高效配合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会发现业务部门对于IT部门往往会有新的诉求。如果IT信息化的发展跟不上公司的发展,制约了企业前进的脚步,广大CIO和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软件服务商的选型,往往对于CIO来说主要会有三个选择:

选用国内各成熟的软件套件,做到一定程度进行集成; 选用国际一线品牌,尽可能选用一个厂商,并且选用优质的实施商; 自建系统,待其慢慢成熟后发展成平台。

面对这三个选择,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负责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为此我们特别约访了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斌平、爱驰汽车信息科技总监杭瑜峰、北京闼闼同创工贸有限公司(TATA木门)信息总监乐勇斌、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主管尚玉飞4位嘉宾,立足于不同行业的视角,为大家分享相关的实践经验。

以下为各位嘉宾的主要观点。

于斌平.jpg

于斌平 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企业的信息化路线,往往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影响因素一般有:企业IT团队的规模和技术力量、IT第一负责人的战略规划(包括技术认知)、企业对IT的定位、企业对IT的投入预算等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往往也是综合性的或者各有不同的。

IT团队以信息管理为主的,可选路线只能偏重于外购成熟软件。如果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建议选择国内外一线品牌,但不一定只选一个厂商的所有软件,毕竟术业有专攻,可以找一家有实力的厂商做总体集成。以IT信息管理为主的企业,架构规划往往是想做但做不好的软肋,这方面一定要加强,即自己做架构规划,然后找不同厂商实现。否则,会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甚至出现不断重复建设、到处冒烟,摁下葫芦起来瓢的问题。

IT团队在履行信息管理职责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开发力量,或者处于正在建立研发团队的过程中,则可以按“轻重缓急”原则,有策略地规划数字化转型路线。针对后台类需求变化不大的系统,如财务、HR、ERP等,可以外购;对前台业务营销类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比较大的业务,根据自身开发力量可自行开发,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业务发展优先的原则下,也可以先购买成熟软件支撑业务发展,同时作为过渡,待自建系统完善后再替换商业软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大数据作为数字化的核心的背景下,大数据体系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自建(即使借助外力建设),这是基本策略,也是最基本的IT战略规划原则。

企业有成规模的研发团队,或者一开始就打算自建团队、系统的,架构规划和技术路线尤其重要。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议一开始就按平台规划,采用平台模式实现一步到位。逐步发展的企业,可先根据业务需求快速建设当前需要的系统,然后再逐步迭代成为平台。但即使逐步迭代的方式,也要一开始就规划好技术架构,设计好合理的系统范围及系统职责、系统边界,以避免后期难以整合甚至重复开发的问题。图片

杭瑜峰

杭瑜峰 爱驰汽车信息科技总监

关于企业的选型和软件研发,首先我认为要看企业本身的情况,如果是数字化原生企业,本身有大量的开发力量,在这个情况下自建系统是具备技术能力的。整个产品经理、具体boss、技术落实、验证、运维、部署的过程都是可以自己去做的。有很多行业性的企业,并不是数字原生企业,业务也不完全是由数字工具驱动,这种企业没有大量的技术投入,从成本效益考虑,就不适合自建系统了。

另外一个就是从行业的视角来看,特别是营销、渠道类的行业,一次开发的状态是最合理的,也是最经济实用的。如果是一些传统行业或者固有属性较强的行业,采用快速构建的方式更加合理,自开发相对并不合适。

其中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现在很多资源层面的技术,存在很多关键岗位,一旦想要进行加速、转型,例如SaaS化的社交平台怎么迭代,这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的。另外就是应用本身,我认为没有必要付出太多的定制化成本,市面上有太多的厂商采用打包或者是包装的方式,对一些应用进行概念化营销。对于一些横向性的系统,市场上往往会有一些加工性或者公用性的解决方案,企业完全是可以通过这些方案去快速落实的。

乐勇斌.jpg

乐勇斌 北京闼闼同创工贸有限公司(TATA木门)信息总监

信息化选型,还是要区分业务领域,对于有成熟应用且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或者领域,可以考虑一定程度的成熟套件,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部署成本,更多的是节省部署周期,为业务部署赢得时间。但是对于业务模式不够稳定、标准化程度不够高,或者是处在变革中的业务领域,我建议还是以自建为主,但是自建并不代表内部人员开发,新项目或者创新应用还是建议通过引入有行业经验或者成熟的乙方进行共创,一方面是通过自建,梳理现行业务难点和痛点,能够更为清楚地定位到问题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乙方对于行业的经验和理解,整合内部资源,达到内外兼修,资源共通的效果。

采用以上方法,既能引入外部资源专业的方法和行业经验,也能通过共建,达到内部练兵的目的,同时还能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风险转移,从而达到整体风险可控的程度。当然,通过功能方案和技术设计的把控,让信息平台更为敏捷,灵活,适应一定程度的业务调整和迭代,保证在一定时间的周期内,信息平台对业务战略的赋能支撑,保证业务战略的高可用和延续性。

尚玉飞.jpg

尚玉飞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主管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同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尤其是供应商的选择,有着不同的考量。

一般而言,选择不同的软件套件然后进行集成,各个套件相对独立,便于分散管理,应用起来也相对简单。但由于分属不同的软件套件,由不同的供应商来实施和维护,而供应商的服务水平不一,协调组织起来较为困难,容易造成项目延期、管理困难、出现问题难以定位甚至相互推诿等问题。

选择一个统一的供应商,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同时各系统均由同一个供应商来实施和维护,各个系统相对来说集成度好,数据连通性强。但由于均由一个供应商实施,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就尤为重要,如果供应商选择不好,服务能力欠佳,后期系统的实施、软件的运维,以及更为长远的升级优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转型的失败,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当然,如果企业有自己的研发力量,同时又有着一批对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管理精通的人才,自建系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量身定做,开发适合自身业务发展和实际的管理软件,但企业自建系统往往周期较长,难以快速成型并投入使用。因此,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转型,或者是采用几种方式相结合,以便快速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需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这两年也在探索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先后上了OA、ERP、PLM等业务系统,基本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采购不同的套件然后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成。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进。

结语:身处于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I、BI等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迅速升级迭代,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充分利用IT信息化的新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助力赋能,谋划一条高效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选型还需从自身实际出发,需求最佳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