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CIO • 智囊团 | 现有传统IT架构向云原生过渡是必然趋势么?
2022-02-07  来源:CIO发展中心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企业的数字化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各种类型数据的实时化和智能化处理的紧迫需求。因此,大家对于各种新技术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愿意进行创新和尝试。其中云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尝试,云原生平台的高弹性扩展、多租户资源管理、海量存储、异构数据类型处理及低成本计算分析的能力,受到了大家的青睐。整个云计算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以云原生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来提升程序应用的开发和运维效率,通过开放的技术标准进行应用落地,充分释放云时代的价值,能够有力帮助企业获得发展。

云原生的大势汹涌而来,但归根究底,是一场噱头和炒作,还是又一场技术的革新?现有传统IT架构向云原生过渡是必然趋势么?业内一直争议不断。为此我们发起了智囊团话题讨论,邀请到华润雪花啤酒CIO郭华、广东太安堂药业信息技术中心总监刘送来、广汽本田IT科科长刘迪、某金融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辉,四位业内大牛分享各自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郭华.png

郭华 华润雪花啤酒CIO

首先肯定一个结论:传统IT架构向云原生过渡是必然的趋势。

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IT架构的历次演进,技术因素并非是其中的主因,而更像是其中的一个结果。简单来说IT架构的变化,每次都有深刻的市场趋势、业务需求、竞合关系变化这样的一些背景,云原生架构与其说是一次技术变革,不如说是一次社会分工的再次调整,来作为机构市场幅度的极大延伸(全球化市场)、管理和运营能力的快速部署需求(全球化企业)、信息产业竞合关系的调整(最大程度发挥规模优势和降低边际成本,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来做)这些趋势所做出的应对。

其次,云的应用在“移动为先、云为先”这样的共识到来之前,实际已有了大量的实践和积累。现阶段更像是“水到渠成”的阶段,邮件、即时通讯、协同办公、共享中心等等在过往的几十年中,或在一些点或在一些面都有了大量的“云”应用,这个架构的迭代,并不是偶发的、突然的,而近年来电商等平台型企业的出现无疑大大加速了这个模式的到来。

最后,所谓传统IT架构更多是和“传统”企业相生相伴,这些企业的技术迭代并非像类似云原生架构的互联网企业那样更新,而是或受限于巨大的存量“遗留系统”的改造代价不菲(脱离业务收益的获得而进行单纯的技术升级,风险成本与收益根本不匹配,内部的支持不足)、或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的人而非企业是不是“传统”的,或许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大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不需要讨论、不能够阻挡、需要融入其中的洪流。

当然,传统IT架构向云原生过渡,需要更加清晰、可行的实施策略,需要更加高效、友好的技术环境,需要一朵朵成熟壮大的“云”、更需要云与云之间的“互联云”来解决出现更大竖井的可能性。这一场左岸向右岸的迁徙注定了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明确的技术价值观、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刘送来.png

刘送来 广东太安堂药业信息技术中心总监

传统IT架构向云原生过渡是必然趋势么?什么是云原生?有人说云原生是一类技术的统称,也有人说云原生是一类平台的构造,还有人说云原生是一类方法论的归集。不管是技术、方法论、平台还是新架构,任何新事物出现都离不开技术、平台、架构与方法论的相结合,云原生也不例外。通过云原生技术平台架构及方法论,我们可以构建出更易于弹性扩展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可以被运行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比如说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还有多云的场景。云原生到底具体包含了哪些?它包含了当前业界的一些热门的技术服务架构,比如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Serverless、DevOps、API管理、不可变基础架构等。

传统应用的架构或开发方式使其无法实现在云原生平台上运行的所有优势。此类应用通常构建时间更长,大批量发布,逐渐扩展,不容易迭代更新,迭代周期长,并且应用和底层操作系统、硬件、存储和支持服务之间建立紧密的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使应用在新基础架构间的迁移和扩展变得复杂且充满风险,与云模型相背而驰。

通过云原生技术构建出来的应用程序,称之为云原生应用,底层基础架构的耦合比较轻,因此易于迁移,它可以充分地利用云所提供的能力,因此云原生应用的开发、部署、管理相对于传统的应用程序更加高效和便捷。云原生应用符合旨在通过可预测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弹性的框架,云平台中使用的高度自动化的容器驱动的基础架构推动着云原生技术平台被用户更加广泛的接受及运用,也推动了云原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及向前迈进,云原生意味着将云目标从节约 IT 成本转变为推动企业发展。在软件时代,如果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快速构建和交付应用,那么该企业将在其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旦交付,应用必须像永远在线的弹性扩展服务一样运行。

当今IT世界大面积上云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彻底上云或者云原生则还需要时代滚滚前行的车轮来印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必将推动新技术新思维新平台新构造所带来的新事物迅猛发展。

刘迪.png

刘迪 广汽本田 IT科科长

云原生是必然趋势,但不是100%,还是那句话,因地制宜。过去从物理机时代过度到虚拟机时代,确实对设备的利用效率、运维、故障恢复等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某些场景,例如需要插一堆usb设备的,或者某些应用半台嫌少两台嫌多的,传统it架构还是有市场的,所以首先表述我的观点是:云原生是趋势,但不能用运动式的方式去推广。

回到云原生的话题,先为这套技术点个赞。我们企业已经落地了云原生架构,并在一些场合获得了一些奖项,回想当初为什么要落地云原生,无非就是更快速,更便捷,更省钱。目前制造业的系统建设方向已经更多地靠近C端业务及智能制造,对于架构的弹性、稳定性、成本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过去每逢需要为业务追加资源,都是运维小哥一顿操作猛如虎,各种配置后上线一台机器给应用,用了云原生,点击几下就好了,省人省事还省钱,这是给管理者最直观的感受,目前我们管理云原生的专职员工也只有一人而已。

在稳定性上来说,过去vm物理机宕机,应用漂移也需要一定时间,会造成业务停止,迁移到云原生后要漂多久不知道,因为没宕过。我们目前运作最繁忙的业务系统就是经过云原生改造后在我们的云底座上跑着,感觉同事们用得都挺乐呵的,还说可以省下30%的机器,所以现在很多项目,同事们都在自发向云原生方向靠齐,毕竟效率提升了,运维方便了,成本下降了,开发与运维人员更加团结友爱了。

张辉.png

张辉 某金融科技公司副总经理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随着业务数字化、智能化的持续深入,从传统IT架构向云原生的转型,将是一条必由之路。“云化”和“云原生化”对于企业架构的影响,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话:如果说“云化”完成了IT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那么“云原生化”可以实现整个应用系统的自动化。

数字化时代,各家企业的业务能力,是以企业系统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应用系统即业务能力。相对而言,传统的IT架构,由于其部署架构和交付方式所限,无法快速适配数字化时代中企业持续变化的业务环境,这正是云原生架构应运而生的原因。

那么我们作为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部门,具体该怎么办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将复杂的业务应用系统,在云原生架构下,解耦为大量基础的微服务,再对多个微服务进行相互连接,快速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传统企业架构的转型。解耦出来的各种微服务,可以通过API网关进行高效的治理。

在不少人看来,云原生架构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事实上,越来越多科技金融和头部制造企业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架构是经过充分验证的一条成功道路。

针对本次讨论的话题,各位专家认为现有传统IT架构向云原生过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随着云原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释放出更大的红利,加速推动企业与社会的数字化发展。相关调查显示,2025年超过85%的企业将接受云优先原则,超过95%的新数字工作负载将被部署在云原生平台上。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云原生并不仅仅是一项新技术、新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大家还需要正确认识云原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逐步推动云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获得高质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