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Gartner:2022年中国市场CIO战略布局
2022-04-13  来源:CIO发展中心

在此之前,我们曾发表过一篇《Gartner2022年CIO议程:如何实现业务高组合性》,是Gartner对85个国家的2300多名IT高管进行了一项业务实践调研报告分享。报告就全球的2022年最具不确定性因素、2022年预算、CIO工作重心等问题进行分析,今天就中国企业CIO填写的调研报告进行解读。

在中国本次共有52位CIO或是科技高管参与调研,Gartner把参与调研的两千多企业分为三个档次。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领先企业大概有150个,中等企业大概有1900多个,还有300多相对落后的企业。Gartner将中国与全球的领先企业的平均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中国的平均水平比全球的平均水平略好一点。也就是说,中国的数字化程度比全球平均的数字化程度要稍微领先一些。

陈勇.png

Gartner副总裁兼分析师陈勇(Owen Chen)

中国企业数字化进程与全球领先企业相差多少

从数字化进程的角度来讲,中国企业数字化进程和全球领先企业或者和高组合性企业,有多大的差距?高组合性企业在数字化方面比中国领先多少呢?

Gartner从内部和外部这两个维度来衡量。横轴是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流程,纵轴是外部数字化,也就是产品的数字化、渠道的数字化。在2021年,中国企业与“高组合性企业”相比,大概相差在一年到一年半。到2023年可能会更接近一点,相差在半年左右的水平。

企业从思维、架构和技术这三个维度上给自己打分,满分是7分、最差是1分。在三个维度打分都比较好的高组合性企业,在中国占8%、在全球占6%。也就是说,中国高组合性企业的占比高于全球高组合性企业的占比。那企业在建立高组合性企业能力的过程当中,他们做了哪些实践,这些实践有没有效果?下面我们从思维方法、业务架构和技术三个角度来比较。 

从思维方法看中国企业实践

在思维方面,也就是在图片里的橘黄色,重点推荐大家要做的实践。我们来看一看,中国企业做的好还是不好?

第一,“可适应性的战略”。这表示企业的战略会不会因为外面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在这一块中国企业做的很好,有47%的企业都能够做到随着外面的环境变化,战略实时调整做出变化。

第二,“高度信任的文化”。可以看到,在中国企业内是做的最差的。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企业的员工是不能完全信任的,不能放手让员工主动做更多的事情。如果我们对员工非常信任,很多决策员工可以自主决策,不需要去请示领导。这样的话,企业会更灵活,随着外部环境发展变化而变化。但是说,为什么中国企业不信任员工,需要层层汇报企业还能够适应外面的变化呢?这也和中国特殊的文化有关,虽然需要层层上报,但是领导对于下面汇报的反应是很快的,所以可以实现快速适应外部环境。

第三,“团队之间的协作”。团队之间能不能自动的协作?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三个团队一起做,是这三个团队能够自然而然的协作,还是需要有三个团队的老板统筹才协作。在这方面,中国大概有28%的企业做的好,和全球相比还是有点差距的。总体来讲,在可组合的思维方面,中国企业做的不算太好。 图片

图片1

从业务架构看中国企业实践

第一,“职责划分”。有46%的企业职责划分清晰。职责分为集体负责制和主要负责制。主要负责是不分散,也就是说,数字化这是CIO负责的,职责就没有分散、出了事情全找CIO。如果说这个事情是共同负责的,是集体负责制,有CTO、CIO、CMO、CFO上面还有CEO,大家一起负责。

第二,“业务设计共同考虑”,占比42%。也就是说,业务流程的设计和技术的设计、技术能力的设计统筹在一起,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同时关系,更容易实现数字化业务。

第三,“多种技能的团队”。不是特别好,35%的企业做到了。这意味着,这个团队是一个既有业务、又有IT的团队,既有开发、又有运维的团队,各种各样的能力都组合在一起的多重智能的团队。而不像传统的团队,每个团队都做自己的事情,形成了一个一个的烟囱。现在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多种技能的团队融合。

图片2

从技术角度看中国企业实践

第一,更敏捷的方法论。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更多的中国企业使用一些适合数字化的敏捷方法论。比如:敏捷开发或者开发运维一体化DevOps。这个占比达到了65%,相当高的水平。

第二,承载能力的平台。就是我们是不是拥有一个很好的能力或者很好的平台,把一些新的应用或者工具,可以放在平台上直接使用。当工具不需要使用,也可以快速拿掉。也就是说,企业增加一个应用、减少一个应用或修改一个应用,能够非常快速实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很多企业开发了一个新的软件,但没有平台承载,还要重新搭一个平台,这样效率会降低。

第三点,技术工具协同。国内企业会使用一些工具,可能是自己开发的工具,或者购买的工具,能够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个人与个人的协同,甚至和合作伙伴的协同。

图片3

总体来讲,中国企业只有“信任员工的程度”比较低,在业务和技术上做的都比较不错。 

2022年国内预算上涨幅度

中国企业的IT预算预计增加4.9%,比全球平均要高,但是这也是十年来最低的一次。

通过IT预算增长情况的数据表示,中国是从2014年-2022年,国内的IT预算基本上是呈下降的趋势。国外从2003-2022年,趋势是先往上,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跳水式、断崖式的下降,然后又逐步恢复过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国外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趋势图。中国的IT预算趋势图可以理解为,我们要把高速的发展变成一个高质量的发展,不追求速度。所以导致了IT预算与往年相比,增幅下降了。 

2022年国内技术采用情况

在本次调研上,Gartner对于在2022年,企业更关注哪些技术也做了调研。调研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有42%的企业已经采纳这个技术,比例是相当高的。边缘计算的占比不是很高,只有23%的企业,是因为“边缘计算”与行业的相关性很大。参与调研的企业有1/3是金融行业,在这个行业,边缘计算不是特别重要。

而5G技术有13%的企业表示永远也不会采纳。有点出乎意料,因为5G技术现在还有点早。在三、五年后,5G相对成熟,成本降低了,还是可以考虑采纳的。

哪些技术会增加投资、哪些技术会减少投资。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有63%的企业表示会在“数字业务转型”这一块增加投资。在BI和数据分析也有60%的企业会增加投资,6%的企业会减少投资。BI的重要性大家都能够认识,老板想看到真实数据,BI就是必须使用的工具,所以BI永远是在投资方面排在第一名,这个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第二个,就是“云”,52%的企业会增加投资。这个比往年多了,今年在“云”增加投资的比例多了,看来大家认可了云的便利和可靠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比重下降,往年可能要50%的企业会增加投资,今年显示35%的企业会增加投资。

减少投资最多的是数据中心,有32%的企业会减少投资。与此相类似的,就是一些像ERP等等,数据中心减少投资,可能会把钱花到“云”上面去。

我们缺乏什么样的人才?“最缺的人才”排名前三名的——数据分析平台、API和微服务相关的人才、与Cloud相关的人才。中国的CIO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缺少人才,这也是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2022年中国市场CIO的战略布局,将重点考虑哪些方面?  

2022年企业重中之重就是数字化转型,把它再进行细分,可以具体在四个方面去“转”:

第一,产品。

产品要数字化,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从传统产品变成数字化的产品。

第二,客户体验。

客户的体验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或者是说,和客户相关的都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例如客户体验、客户分析、客户服务等等。

第三,企业内部的运营。

企业内部的运营各种流程数字化。

第四,生态圈的转型。

上边3个是企业内部的转型方向,最后是外部的转型方向,是和合作伙伴一起转型,生态圈里面的上游、下游的企业一起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