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庆典特别专辑·对话CIO创新者(一)
中顺洁柔CIO杨森林:CIO必须具备的六懂、三商、三大能力
如今,CIO(首席信息官)的角色和定位已从传统的技术管理者演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战略推动者,其职能覆盖战略规划、业务创新、技术整合及组织变革等多个维度。
首先,CIO需深度参与企业战略制定,通过信息技术规划支持业务目标实现。其职责包括挖掘信息资源、制定信息化战略、评估技术价值,并确保IT投资与业务战略高度协同;另外CIO的角色已从“技术实施者”转向“数字化业务创新引领者”。他们需运用先进技术(如AI、大数据)重构业务流程,开发新商业模式,并通过跨部门协作整合资源,创造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CIO需主导IT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实施,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质量与合规性。在数据驱动决策的趋势下,CIO还需挖掘数据价值,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CIO处于传统管理与现代数字化管理的交汇点,需推动企业流程重组、组织结构优化及文化转型……
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对于CIO个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IO需兼具技术敏锐度与业务洞察力,既要熟悉IT架构,又要深刻理解行业特性与业务流程;作为跨部门协作的核心,CIO需具备卓越的沟通技巧,协调技术团队与业务部门的需求冲突,并推动组织内部对变革的认同;CIO需持续关注技术趋势,评估其业务适用性,同时防范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CIO还需从企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优化内部运营,连接供应商、客户等外部伙伴,构建数字化生态。
本系列内容,笔者专访了来自消费品、半导体、医药行业的三位80后CIO,希望能够从这3位数字化创新者的视角,解读当下CIO这一岗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做哪些必要的提升,本文为系列首篇,受访嘉宾为中顺洁柔CIO杨森林,一起来看杨总的真知灼见。
杨森林 中顺洁柔 CIO
CIO发展中心记者:与过去相比,您认为CIO这一角色和定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顺洁柔杨森林:我认为要从背景说起,过去是增量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获得业绩增长非常容易,坦白讲“大干快上”就能带来业绩的增长,企业更多的是吃时代的红利,业绩增长的背后数字化的作用也被忽视了,因此在增量时代我们很少听到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企业能活得好,赚到钱,当然CIO的日子也会非常好过,但这也导致目前的CIO/CDO群体的能力的参差不齐。
随着经济逐步进入到缩量时代,各行业的生意开始受到挑战,下滑趋势显著,消费降级……种种,使得老板开始逐步重视数字化,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重要战略之一,这样的定位也促使了对于CIO的能力要求持续攀升。
我认为过去的CIO是单一赛道的画像,咨询公司出身的CIO往往精通框架和方法论;实体企业成长起来的CIO更加精通业务;大厂出身的CIO更加精通数据和标准体系。如今对于CIO的定位则是从单一向复合型人才过渡,要求CIO懂战略、懂技术、懂业务、懂流程、懂创新。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未来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一定是“超级个体”型CIO,这样的CIO才能基于数字化为企业带来增长,探索出更多的新模式。
CIO发展中心记者:懂技术作为CIO的基本要求之一,您认为技术创新对于CIO带来了哪些影响?数字化是否应该拥抱AI?
中顺洁柔杨森林:从宏观层面来说,目前我国的技术储备是相对薄弱的,不论是操作系统、研发框架,还是开发工具与领先的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国内的数字化仍是以数字应用为导向,所以学习应当成为CIO的常态,学习新的技术是必要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怎样把新技术与业务、生意增长结合起来。当下的环境,只有技术和业务的结合,才能奠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基础。
对于新技术,我个人认为要“积极关注,慎重拥抱”。数字化的负责人不应该以关注技术为导向,而是要关注技术是否能够带来增量价值,新技术与老技术不是核心问题所在。虽然今天AI被炒的火热,但我认为AI仍处于探索期,“好像什么都可以做,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例如我们使用AI来做个PPT,千篇一律的模板,最后基于生成的模板再来通过人工优化,可能比直接人工制作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
但是要做到积极关注新技术,原因在于这些新技术又很可能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工具,CIO必须把握住这些趋势,但并非要立即做出深入的探索,如果未来该技术被验证好用,能够立刻应用到自身的领域我认为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CIO发展中心记者:作为80后CIO,您认为目前面临哪些压力?
中顺洁柔杨森林:无疑今天已经进入到缩量时代,变革期既有风险,同时也有机遇,创造新模式可能就会带来新的市场,但收入减少、数字化投入缩减也意味着更加考验CIO的个人能力,以及对生意的精通程度。作为CIO,设计的工具、模型是否能够运用到企业实战中?打造的系统是否能够为业务赋能?这对于80后CIO来说,就需要既懂底层,又懂高层,不断攻克技术难点,同时也要与业务磨合,探索创新业务,这是时代给80后CIO带来的巨大挑战。
最艰难的时代,还要做到勇于创新,所以就会产生变革所带来的各种取舍和博弈。想要出成绩,可能就要做的激进。做的激进,就难免会遇到更多阻力。所以这对于80后CIO是数字化过程中难以逃避的巨大考验,怎样活下来、活的好,开创新局面值得广大CIO们深入思考。
CIO发展中心记者:您认为做数字化是否应当提升老板的数字化认知?该如何做?
中顺洁柔杨森林: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提升老板的数字化认知是一个误区!换言之,为什么要让一个不擅长数字化领域的变得擅长。作为最高决策者,如果研产供销财每个领域都要提升老板的认知,那我相信对于老板自身来说,也无法做好决策,这也是不现实的。很多同仁认为做数字化应当管理老板预期,提升其数字化认知,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我认为老板应当为生意经营结果买单,如首个问题所答,会发现过去在增量时代,没有人会在意老板的数字化认知,如今进入缩量时代,我认为更重要的是CIO应当做改变,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精通战略、精通业务、精通创新,做到懂老板,而不是让老板懂数字化。CIO应当基于数字化为企业带来业绩增长,并且让老板能够明确数字化所带来的价值,做到与老板处于同一赛道,否则就很可能成为工具提供者,而无法达到副总裁级别的CIO。
CIO发展中心记者:数字化盲目跟风,您认为当下的数字化是否存在同质化问题,如何构建企业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
中顺洁柔杨森林:我认为CIO不必过度关注同质化的问题,所谓的“术”只是一个工具,CIO更应该为结果买单,这需要CIO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创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第二能够解决问题才是核心。举例来说,很多企业都会使用SFA管理业务员,但每个企业对于其定义和使用状态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评判哪个企业做错了,但能看得出很多企业并没有因为上了SFA而让业务体系变得更好以及产生应有的价值,或者说使用SFA就是一种跟风和盲目的判断。综合来说,我认为CIO应当重点关注如何将工具与业务增长结合起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CIO发展中心记者:您认为CIO该如何带来业务价值,做哪些方面的提升?
中顺洁柔杨森林:我认为CIO要成为六边形战士。第一要做到懂战略,数字化与公司战略方向一致,并做好战略分解;第二要懂业务,只有懂业务才能赋能业务;第三要懂技术,不懂技术的CIO掌舵,数字化会做的很糟糕;第四要懂流程,没有流程就没有连接;第五要懂数据,数据不干净,架构不清晰,将难以把握数字化的边界;第六要懂创新,增量价值需要创新。
在中顺洁柔,0-100亿的路已经走完了,100-200亿该如何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所以我带领团队孵化出基于决策AI的“人货场模型”,完美解决了100-200亿走向的问题,我认为这就是创新。当然除了以上讲到的六个方面,CIO还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我称之为三大能力。此外还有三商也不可或缺,就是情商、智商、逆商。我承认这样的要求对于CIO来说是有些严苛的,也很难做到,但我认为有这样的CIO,也就代表大家都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奋斗,以上讲到的,就是我心中中国头部CIO的画像。
结语
如杨总所言,在存量竞争与数字化浪潮交织的时代,CIO的角色已从技术执行者蜕变为企业战略的“超级个体”。面对缩量时代的增长焦虑与技术泡沫的双重考验,真正的CIO掌舵者需以“六边形能力”重构价值坐标——既要穿透技术迷雾,以ROI思维筛选真正驱动业务增量的工具;又要成为战略翻译官,将数字化语言转化为老板能感知的业绩指标。
能够预见的是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化,CIO的角色还将进一步向“战略价值创造者”倾斜。未来的领航型CIO,必是深谙“老板思维”的战略合伙人,用创新模型突破增长天花板,用数据架构搭建第二增长曲线。这场转型的本质,是技术理性与商业智慧的终极融合。当数字化不再追逐风口,而是回归价值创造的本源,CIO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变量。
本篇完,系列内容未完结,敬请期待。